首页> 中文学位 >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临床研究及前庭康复治疗
【6h】

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临床研究及前庭康复治疗

代理获取

摘要

实验一
   目的:观察单侧前庭功能低下(un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UVH)患者的计时平衡试验和静态姿势描记(static posturography,SPG),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65例UVH患者和92例健康者进行如下静态直立试验:①标准Romberg试验;②双脚平行分开直立试验;③强化Romberg试验(踵趾足位站立);④单足直立试验。每种测试条件下分别睁眼和闭眼站立,用秒表记录①~④试验中维持平衡的时间,同时用SPG记录①、②条件下的身体晃动平均速度(sway velocity,SV)。
   结果:①计时平衡试验:UVH组采取踵趾位和单足站立时,维持平衡时间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均<0.001);②SPG:采用标准Romberg位和双脚分开站立,UVH组和对照组相比,睁眼时两组S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是0.118和0.110)。而闭眼时,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③对于UVH组和对照组,无论睁眼或闭眼,采用双脚分开站立时,SV均较标准Romberg位时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或极显著性意义(P值<0.001);④两组受试者踵趾位和单足站立时的各计时结果与其标准Romberg站立和双足分开站立时的各SV间未发现有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
   结论:评估UVH患者平衡功能时,踵趾位和单足直立计时平衡试验是对SPG试验的补充,两种方法可在临床中结合应用;进行SPG试验时,应考虑足位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实验二
   目的:探讨正常人直立于不同厚度海绵垫时的静态姿势特征。
   方法:30名正常人分别站立于坚硬平板以及不同厚度的中等密度海绵垫上,海绵块数依次从1块到5块,每块厚度4.7cm。每种站立面条件下,睁眼和闭眼各站立30秒,应用姿势描记仪记录人体姿势稳定性参数,包括:总轨迹长、单位轨迹长即平均速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外周面积、实效值面积、矩形面积。
   结果:(1)所有参数在睁眼和闭眼条件下均有随海绵垫厚度增加而变化趋势(P<0.0001),除单位面积轨迹长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参数均为增加趋势;(2)比较各参数在不同海绵块数之间的差异,大部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意义(P<0.01),出现无显著性意义(P>0.05)的情况有:①总轨迹长和平均速度:睁眼及闭眼时,4-5块之间;②单位面积轨迹长:睁眼时,0-1、1-3、2-3、3-4、4-5块之间;闭眼时,3-4、3-5、4-5块之间;③外周面积:睁眼时2-3、3-4、4-5块之间;闭眼时,3-4、3-5、4-5块之间;④实效值面积和矩形面积:睁眼时2-3、4-5块之间;闭眼时,3-4、3-5、4-5块之间。
   结论:人体站立于不同厚度海绵垫时,诸多静态平衡参数中,总轨迹长和平均速度的稳定性和敏感性均优于其它参数,是较理想的描述姿势稳定性的指标;应用海绵垫对直立人体本体觉进行干扰时,应考虑海绵垫厚度对结果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厚度,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三
   目的:通过眩晕患者在不同厚度海绵垫上进行感觉相互作用和平衡的临床改良试验(modified clinical test of sensory interaction and balance,mCTSIB),探讨本体感觉不同减弱程度对该试验的影响以及不同观测指标对海绵垫厚度变化的敏感性。
   方法:33名眩晕患者站立于姿势描记仪进行mCTSIB,足底站立平面依次是坚硬平板和不同厚度的中等密度海绵垫(分别是1到5块,每块厚度4.7cm),睁眼和闭眼条件下各站立30秒。记录:①倾倒的发生;②维持平衡的站立时间;③未发生倾倒时,姿势图仪记录人体重心晃动的平均速度(sway velocity,SV)。
   结论:不同厚度海绵垫对眩晕患者mCTSIB结果有影响;定量测量身体重心晃动速度可较敏感地反映眩晕患者在不同本体感觉减弱程度下的姿势平衡特征,其次是计时平衡测量。
   实验四
   目的:探讨海绵垫干扰本体觉结合定量测量姿势平衡的方法在正常人及眩晕患者中的应用,并分析正常人和眩晕患者姿势平衡中的感觉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各106例正常人和眩晕患者进行海绵姿势描记(foam posturography,FPG)检查,受试者站立以下四种感觉条件下,T1:睁眼站立于坚硬平板;T2:闭眼战立于坚硬平板;T3:睁眼站立于海绵;T4:闭眼站立于海绵。对各站立条件下人体站立时足底压力中心的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进行定量测量。如有跌倒则记录不同感觉条件瞎跌倒发生的例数。同时对眩晕患者进行视频眼震图仪(videonystagmography,VNG)检查。
   结论:①利用海绵垫干扰本体觉,结合姿势描记可以记录不同感觉条件下姿势稳定性,并可定量分析视觉、本体觉和前庭觉在姿势平衡中的整合作用;②人体维持平衡过程中,应用三种外周感觉的姿势策略差异较大。当一种或两种外周感觉信息被干扰时,中枢神经系统为维持姿势稳定,存在复杂的感觉整合机制;③海绵姿势描记的异常和感觉整合的异常分类并不能做为鉴别前庭末梢和前庭中枢疾病的方法。但该方法可以初步了解眩晕患者在姿势平衡中应用的不同平衡策略,可望用以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庭康复治疗。
   实验五
   目的:探讨头部后仰对正常人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34名健康青年人进行四种站立条件下的姿势描记仪检查,分别为:①站立于坚硬平板、头部直立;②坚硬平板、头部后仰50~55°;③海绵垫、头部直立;④海绵垫、头部后仰50~55°。每种条件下分别测试睁眼和闭眼时的姿势稳定性,采用身体重心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
   结论:正常青年人闭眼同时头部后仰可使姿势稳定性降低,且头部后仰可能使机体对本体觉的依赖增加。
   实验六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进行感觉相互作用试验时,不同本体觉干扰程度对头部后仰姿势平衡的影响。
   方法:42名健康青年人进行六种条件下的姿势图仪检查,分别为:①站立于坚硬平板、头部直立;②坚硬平板、头部后仰;③两层海绵垫、头部直立;④两层海绵垫、头部后仰;⑤四层海绵垫、头部直立;⑥四层海绵垫、头部后仰。每层海绵垫的厚度为4.7 cm,头部后仰的角度是50°~55°。每种条件下分别测试睁眼和闭眼时的姿势稳定性。采用身体重心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和外周面积(sway area,SA)为研究参数,并比较不同站立平面下头部后仰产生的身体晃动增加比率(body-sway increase ratio,BIR)。
   结论:正常人进行感觉相互作用试验时,睁眼时头部后仰不能使姿势稳定性降低,闭眼时头部后仰对姿势稳定性的影响倚赖于本体觉受到干扰程度。对本体觉干扰程度越大,姿势稳定性降低程度越大。人体闭眼头部后仰时,为维持平衡,对本体觉的依赖增加。
   实验七
   目的:探讨应用海绵干扰本体觉条件下,头部后仰对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isorder,uPVD)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28名uPVD患者进行四种站立条件下的姿势描记仪检查,分别为:①站立于坚硬平板、头部直立;②坚硬平板、头部后仰50~55°;③海绵垫、头部直立;④海绵垫、头部后仰50~55°。每种条件下分别测试睁眼和闭眼时的姿势稳定性,采用身体直立时足底压力中心的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
   结论:uPVD患者闭眼时头部后仰可使姿势稳定性降低,这种降低发生条件与正常人有一致性。提示头部后仰姿势描记可能不是鉴别区分已代偿uPVD患者和正常人平衡能力的理想方法。
   实验八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治疗(canal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25名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CRP前后进行四种感觉条件下的姿势稳定性测量,分别是:(T1)坚硬平板、睁眼;(T2)坚硬平板、闭眼;(T3)海绵平面、睁眼;(T4)海绵平面、闭眼。并与配对的25名正常人姿势稳定性比较。采用身体直立时足底压力中心的晃动速度(sway velocity,SV)为研究参数。
   结论:CRP可使其姿势平衡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正常人仍有一定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