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文本显性状态及其潜在张力
【6h】

新闻文本显性状态及其潜在张力

代理获取

摘要

在当前这个由新闻信息符号维系的信息社会里,新闻信息文本成为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人们用新闻信息符号虚拟着客观世界,同时又通过这些符号来认识世界。正像美国教育家W·James Potte所说,媒介符号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无法摆脱。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运用符号学、文化生态学、西方当代哲学中的本体论等相关理论,对新闻文本的生产、解读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及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考察分析,并将这种分析的重心放在新闻文本与人的社会存在的关系上,即将新闻文本的生存发展纳入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之中进行考察,目的是要揭示新闻文本的生存发展规律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新闻文本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新闻文本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研究的基点是对新闻文本的“解读”。“解读”在本研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静态解读,即受众面对文本时的微观解码活动。二是动态解读,就是对新闻文本的生产、静态解读和消费的过程作宏观的运动考察。本研究中除了第四章外,基本上是进行动态宏观解读。这一视角决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构建和谐的文本生态”的目标框架之中,分三个向度、两个层面对新闻文本的生产、静态解读和消费运动进行系统的考察。三个向度是:一是按新闻文本生产、静态解读、消费程序展开。从选定反映对象→编码→传码→解码→消费等环节,对文本的运动过程作纵向的系统考察。其目的在于揭示新闻文本各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过程,其每一个环节都对下一个环节构成一个期待值。以系统的眼光来看,这些环节事实上是由一个期待链构成的。二是从单个文本到文本群的社会效应的特性分析。文本对社会的影响,也存在一个规模效应问题。单个文本对社会的影响是一种点的互动,而文本群对社会的影响却是立体性全方位的。一个事件通过文本群的反复强调,常常会在社会中产生一个信息场——一种冲击波式的影响。三是对文本与事实、文本与环境、文本与受众等的社会关系研究。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着,也不是静止地存在着;文本是在与受众、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运动式地存在着、发展着。
   在这三个向度的分析之中,本研究又是从两个层面同时展开的:
   第一是显性层面。包括新闻文本的符号结构(实在物)和概念(心理物),即索绪尔所称的“中介物”层和“概念”层。这是一个“可感”、“可知”的实在世界。本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本真状态运动的一种考察。第二是潜在层面。潜在层面是显性层面诸因素在编码、解码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化意义,即是巴尔特所称的“意义”层和“神话”层。文本潜在层面是一个可能世界。潜在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内在张力运动状态的一种考察。
   显性层面和潜在层面是事物运动的两个层次。导致这两个层面互相运动的力源是文本及其主体背后的文化规则。
   这三个向度、两个层面构成了对新闻文本研究的纵、横、深三个维度。经过这一全息式的立体考察,本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
   (1)新闻文本并非是一个与人分离的孤立的物体,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有机体。当代本体论思想认为,物质和自然并非是抽象的,而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中介的物质和自然。文本作为一个物体,它也不是抽象的物质,而是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发展的。
   (2)新闻文本不能作为一个静态的物体来考察,而应该将它置于社会文化活动过程中加以考察;将它置于一个不断被生产、不断被传播、不断被解读和消费的过程中加以考察。
   (3)新闻文本的解读和消费是非理性的。从纵向来看,新闻文本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理性阶段,包括事实信息选定、文本生产和文本传播三项内容。这一阶段是由编码者完成的。这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可测阶段。文本运动的第二阶段是非理性阶段,包括文本的解读和消费两项内容。这一阶段是由受众完成的。新闻受众是不特定的一群,他们没有组织、没有计划,甚至没有目的地接受新闻文本。在解读和消费新闻文本过程中,他们也是各自置于自己的经验环境和情感环境之中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见解和反应。
   (4)文本生存于文化空间里。文本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动态有机体,它是社会文化的结晶。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本;同时,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本生产者和文本受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