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行为干预模式研究
【6h】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行为干预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建立切合实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艾滋病预防领域的效果评估需要,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遏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趋势。同时应用构建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干预模式,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女性性服务人群、吸毒人群和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为我国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中长期规划和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复习法、专家论证法、Delphi法用于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现场调研的方法评估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实际效果,并进行了效果分析。最后采用知情人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复习法,总结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同时借鉴国内外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有效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提出了女性性服务人群、吸毒人群和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 研究结果: (1)构建了以艾滋病相关健康行为倾向、行为促成、行为强化和行为改变四大类指标为主要结构的具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最终确定的女性性服务人群和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相同,包括行为倾向、行为促成、行为强化和行为改变;二级指标相同的有知识、健康行为的信念、健康行为的动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卫生机构服务利用、政策法规、内部强化、外部强化、求医行为改变和性病艾滋病患病率,不同指标女性性服务人群有性行为改变,吸毒人群有吸毒行为改变;女性性服务人群三级指标有40个,吸毒人群有37个。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行为倾向、行为促成和行为强化,二级指标有知识、健康行为的信念、健康行为的态度、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健康教育服务利用、政策法规、内部强化和外部强化,三级指标有21个。 (2)确立了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 ①女性性服务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624、0.2472、0.2289、0.2596;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622、0.3277、0.3101、0.3346、0.3332、0.3322、0.4989、0.5011、0.3344、0.3312、0.3343。 ②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598、0.2446、0.2360、0.2596;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584、0.3273、0.3143、0.3291、0.3298、0.3410、0.4976、0.5024、0.3504、0.3107、0.3389。 ③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360、0.3400、0.3240;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573、0.3091、0.3335、0.3328、0.3159、0.3513、0.4846、0.5154。 (3)在湖北、江苏和福建三省的5个地区,应用构建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进行了现场评价。 ①女性性服务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实际评分结果为:武汉、襄樊、南京、常州和福清市的实际综合得分分别为86.08、82.06、74.77、75.65和75.67,其中武汉市的实际综合得分最高,南京市的综合得分稍低。 ②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实际评分结果为:武汉、襄樊、南京、常州和福清市的实际综合得分分别为85.13、82.26、84.81、72.86和77.16,其中武汉市的实际综合得分最高,常州市的综合得分稍低。 ③武汉市某初级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实际得分为61.22。 (4)基于现代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式和艾滋病行为干预中的主要理论,提出了女性性服务人群、吸毒人群和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 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了几点结论与相关建议: (1)基于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式和主要的行为干预理论,构建了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标体系。根据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发展的现状,从多水平、多维度上构建了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四大部分来看,不同地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存在共性的问题:在艾滋病相关健康行为的倾向和强化方面,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在行为促成和行为改变方面,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相对较差。尤其是普遍存在多部门合作不畅,投入的经费不足,发展的同伴教育员人数较少,VCT自愿咨询率普遍较低,基层干预工作人员的人力缺乏等现象,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中,应重视并解决艾滋病预防政策、领导开发、多部门合作的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等关键问题。 (3)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需求分析。不同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有不同的需求,提示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中,需要强调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 (4)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式是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一般模式。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式是一种以环境改变、行为、政策干预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有利健康选择的多元性健康促进模型。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其本质是一种行为疾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危险行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根据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式的观点,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应主要针对倾向、促成、强化因素进行多维度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同时,应在个体水平、人际之间水平和社区水平上进行多水平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创新之处: (1)探讨了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在借鉴系统论、现代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式和主要行为干预理论的基础上,在个体、人际之间和社区水平上建立了指标体系的框架,并在艾滋病相关健康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以及行为改变四个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筛选。 (2)构建了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第一次采用科学的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构建了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涵盖了行为干预理论的主要构成要素,使指标体系的建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3)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通过对调查地区实地调研,总结和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借鉴现代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式,灵活运用行为干预的主要理论,提出了多水平(个体、人际之间和社区水平)和多因素(行为倾向、强化和促成)构成的综合型干预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