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血吸虫双基因分泌型表达疫苗pIRES-Sj14-Sj26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6h】

日本血吸虫双基因分泌型表达疫苗pIRES-Sj14-Sj26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Sj14和Sj26基因序列的扩增

2 重组质粒pIRES-Sj14的PCR鉴定以及双酶切鉴定

3 重组质粒pIRES-Sj14-Sj26的PCR鉴定以及双酶切鉴定

4 RT-PCR检测重组质粒pIRES-Sj14-Sj26在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

5 DNA疫苗pIRES-Sj14-Sj26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双基因分泌型表达DNA疫苗pIRES-Sj14-Sj26,并根据初期动物实验,初步判断此重组DNA疫苗是否具有保护性的免疫效果,从而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疫苗候选分子。
  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以pVAC作为过渡载体,分别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和GST(Sj26)的抗原基因编码序列的5’端添加IL-2的信号序列,然后依次将两个修饰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上,构建得到分泌型表达DNA疫苗pIRES-Sj14-Sj26。随后,购买60只BALB/c小鼠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三组,每组20只,设置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然后用重组DNA疫苗、生理盐水和pIRES空载体分别于第0、3、5周直接注射免疫各组BALB/c小鼠,末次免疫2周后,每组取小鼠10只,眼球取血并断颈处死,分离小鼠血清,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进行免疫原性研究。各组余下小鼠经腹部感染40土1条尾蚴。尾蚴攻击感染45天后,对各组的BALB/c小鼠进行成虫和虫卵检测。初步判断该重组DNA疫苗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结果:通过PCR结果鉴定,MluⅠ、NheⅠ和NotⅠ、SalⅠ双酶切鉴定以及RT-PCR检测重组质粒pIRES-Sj14-Sj26在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表明该重组表达疫苗构建成功。免疫小鼠后,经ELISA法检测抗体的结果表明,pIRES-Sj14-Sj26与各对照组比较,能够产生诱导高水平的IgG抗体(P<0.01,P<0.05).其IFN-γ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但是该组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较各对照组未有显著增高(P>0.05).此外,该组NO含量较对照组也有明显提高(P<0.01)。尾蚴攻击感染的结果显示,小鼠的减虫率和减卵率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增高(P<0.01,P<0.05)。
  结论:根据初期动物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该分泌型重组DNA疫苗pIRES-Sj14-Sj26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反应.为该疫苗抗感染效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基因组合疫苗的免疫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