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腭帆成形术治疗中重度Ⅱ型OSAHS的疗效分析与相关解剖学研究
【6h】

腭帆成形术治疗中重度Ⅱ型OSAHS的疗效分析与相关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在软腭解剖学的基础上,建立腭帆成形术手术(VPP)模型,并收集OSAHS 患者手术前、后腭咽腔形态学变化,总结其技术特点。通过术中腭咽腔测量及系统的腭咽腔CT 测量,探讨其手术机理。
   方法:30例经PSG 确诊OSAHS 患者施行腭帆成形术,进行术中腭咽腔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软腭长度、悬雍垂长度及基部宽度、咽侧间距(腭扁桃体间距)。随机对1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腭咽CT 测量,测量时间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方法为: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平静呼吸时的上气道CT 扫描,范围自听眶线至声门。利用CT 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CT 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牙齿处于正中颌的接触位上。扫描过程中保持头部和身体静止,勿吞咽;测量指标:包括软腭长度、软腭最大厚度、悬雍垂长度及基部宽度、咽侧间距(腭扁桃体间距)、咽后壁厚度、软腭游离缘至咽喉壁间距、腭咽截面积、咽峡截面积。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详细询问术后反应,填写ESS表,测量并记录颈围及BMI,口咽拍照,CT 扫描;进行PSG 复查,按照2002 杭州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总结VPP近期疗效,对其手术机理、疗效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0例OSAHS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可出现短暂的腭咽关闭不全,持续时间为1-2 周;出现短暂的急性咽喉痛,持续时间为1-2 周;8例患者出现咽部异物感。继发性出血2例,1例为软腭游离缘,1例为扁桃体下极,经电凝止血痊愈。无咽腔瘢痕狭窄、开放性鼻音、误咽等并发症。30例OSAHS 患者术中腭咽测量各项指标(软腭长度、悬雍垂长度及基部宽度、咽侧间距(腭扁桃体间距))手术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OSAHS患者通过系统的腭咽CT 测量,发现口咽形态学改变主要体现在术前和术后12 周,各项指标(软腭长、软腭最大厚度、咽侧间距(扁桃体间距)、悬雍垂长度及基部宽度、软腭游离缘至咽喉壁间距、腭咽截面积、咽峡截面积)均有统计学差异;咽后壁厚度无统计学差异。AHI 由术前54.6±18.3降至术后25.3±9.5,ESS 评分由术前16.5±4.8降至术后5.2±4.1 近期有效率为70.0%。
   结论:VPP 技术通过切口设计、腭咽弓、扁桃体切除及咽侧粘膜切除与缝合处理,实现腭咽腔软组织的重塑,有效的解除了腭咽腔的阻塞。此术式可达到明显提升腭帆、前移悬雍垂与软腭游离缘、扩大口咽气道的目的;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上气道外科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