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监管研究
【6h】

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监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 论

2 相关理论基础

3 中国奶业产业结构性分析

4 中国奶业产业发展失衡因素分析

5 中国奶业产业主体行为特征分析

6 奶业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原料奶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7 中国奶业产业监管解析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奶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奶制品消费也成为反映国民膳食结构改善和国民营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发展奶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2004年以来,一系列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诸如“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的不断发生拷问着中国奶业,中国奶业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研究中国奶业产业,分析奶业产业链的结构性特征和产业链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构,找出并解决影响产业均衡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中国奶业产业结构,提升中国奶业监管水平,已迫在眉睫。
   本文以作者对一些实际问题的长期思考为出发点,试图在尽可能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行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关博弈理论、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理论和行业监管理论,分析探讨中国奶业产业的结构性特征,对中国奶业产业链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利用那拉维模型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对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原料奶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目前中国奶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行业监管存在的漏洞以及影响奶业产业均衡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影响中国奶业产业均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奶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链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不均衡;存在加工能力快速增长与原料奶发展严重滞后的结构性矛盾;行业发展与监管之间的权衡关系等。这就要求对中国奶业监管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原料奶价格保护制度,改善奶业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2)建立统一的奶制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首次运用那拉维模型对涉及奶农利益的原料奶生产环节进行了实证分析,将研究视角从主要关注奶制品市场的需求转移到了原料奶的供给因素对市场波动的影响。(2)运用贝克尔模型,对中国奶业行业管理主体与行业中既有利益集团的权衡关系、及其对国家奶业监管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3)运用行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关博弈理论,对中国奶业产业链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原料奶供应商与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之间,加工企业与政府监管主体)的利益博弈进行了全面分析。(4)对中国奶业监管发展的阶段做了尝试性划分,并提出了中国奶业监管机制设计的初步设想。

著录项

  • 作者

    周宪锋;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西方经济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方齐云;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426.82;
  • 关键词

    奶业; 产业链; 利益分配机制; 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