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发性骨髓瘤微泡:介导骨髓瘤细胞促血管新生活性的新机制
【6h】

多发性骨髓瘤微泡:介导骨髓瘤细胞促血管新生活性的新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血管新生在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的生长、侵袭和迁移中均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目前仍未明了。本研究旨在研究人MM来源的微泡(Microvesicle,MV)对微环境中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血管新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抗血管新生治疗新思路。
   方法:采用MTT法、迁移实验(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小管形成实验(Tube formation assay)、小鼠体内的matrigel plug实验等实验技术,研究人MM来源的MV对微环境中内皮EAHY926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技术探讨MV影响血管新生的机制。
   结果:体内外实验均证实人MM-MV促进EAHY9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结果确证MM-MV通过与EAHY926细胞融合而发挥作用。MM-MV与EAHY926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12h、24h、36h和48h MV组较Control组EAHY926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12h、24h和36h MV组与Control组相比EAHY926细胞迁移数目增多(P<0.05);48h MV组与Control组相比迁移的细胞数差别不大(P>0.05)。体外实验9h和12h MV组较Control组小管形成数目明显增多,面积也增大(P<0.05);3h和 6h MV组与Control组相比小管形成数目差别不大,P>0.05。体内matrigel plug实验显示MV组matrigel plug颜色较Control组明显红润,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发现MV组较Control组新生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多;计数每200倍视野下新生血管的数目。发现MV较Control组平均生成的血管数目多(P<0.05)。RT-PCR、Elisa结果均显示MV组EAHY926 IL-6、VEGF的表达、分泌量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其中VEGF的分泌量在48h MV组与control组差别不大(P>0.05)。我们进一步探测MV促血管新生的机制,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结果显示MM-MV可与EAHY926细胞直接融合,融合后CD138+的EAHY926细胞占3.1%;同时也能与MM细胞融合,说明MV与靶细胞的融合是具有普遍性,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MM-MV与EAHY926细胞直接融合而促进EAHY926细胞表达分泌IL-6、VEGF,进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结论:人MM-MV促进肿瘤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是一种促MM血管新生新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