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群存储网络吞吐量塌陷行为研究
【6h】

集群存储网络吞吐量塌陷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1.2 Incast负载特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

1.5 论文结构

1.6 课题来源

2 Incast的动态过程分析

2.1 引言

2.2 相关工作

2.3 TCP Incast现象

2.4 同步并行传输的过程分析

2.5 Incast形成原因讨论

2.6 小结

3 TCP重传超时的优化

3.1 引言

3.2 背景和相关工作

3.3 TCP重传超时的估算

3.4 内核时钟与TCP超时计时器

3.5 重传超时的优化与实现

3.6 实验分析

3.7 小结

4 基于负载控制的Incast解决方法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3 Incast负载特性

4.4 负载控制策略与实现

4.5 实验分析

4.6 小结

5 分布式连续数据保护中的Incast实例

5.1 引言

5.2 连续数据保护技术概述

5.3 分布式CDP环境中的Incast

5.4 分布式CDP的性能优化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小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集群存储系统因其低成本和易于扩展等优势在云存储时代的数据中心中得到广泛应用。数据中心将集群存储系统构建在高速TCP以太网上,多个存储节点同时对外提供数据存取服务。由于集群存储网络负载的同步并发特性,在响应客户端的数据请求时,客户端带宽利用率随着集群节点数目的增加急剧下降,造成客户端的实际网络吞吐率只有正常情况下的20%左右,极大浪费了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资源,也增加了客户端的数据存取延时。这种集群存储网络中的多对一通信模式下的TCP吞吐率塌陷行为被研究人员称为Incast。
  首先,通过模拟和真实集群环境下的实验测试再现了集群存储网络的Incast现象,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说明了Incast现象在集群存储网络中是普遍存在的,通过量化建模方式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根据实验trace的分析指出造成Incast的主要原因是TCP的超时,而现有的拥塞控制机制和TCP协议实现不能充分发挥其在集群存储网络环境中的优势,数据存储策略和应用负载的高并发性加剧了集群存储网络中的TCP超时,亦即加剧了Incast对实际吞吐率的负面影响。通过量化建模分析,回答了为什么现有的TCP拥塞控制机制不能在集群存储网络中发挥优势,阐述了实际网络吞吐率急剧下降的原因是瞬态的爆发性丢包造成的连续超时,并可根据量化评估模型估算发生超时的概率和实际吞吐率。这些研究都给下一步探索Incast的优化与解决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根据对Incast的形成原因的量化分析,对TCP最小重传超时计时器的实现进行了优化,一方面防止过大的RTOmin带来的TCP超时影响;另一方面也避免过小的RTOmin引发的TCP伪造重传。现有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因为其普适性,最小超时重传计时器RTOmin在协议实现中精度设置过低,不能满足现在的高速集群存储网络环境的需要。在Linux-2.6.18以后版本的内核中,由于加入了内核对高精度时钟的支持,通过优化TCP协议实现中的RTOmin,平衡了TCP超时和伪造重传对集群存储网络吞吐率的影响。
  再次,在应用层采用负载控制措施,限制各个存储节点在同步读时的突发负载速率,避免集群存储网络传输中的瞬态爆发性丢包造成的TCP超时,从而解决了Incast问题。在Linux内核的网络接口负载控制模块支持下,通过控制脚本实现负载控制参数的传递,限制了多存储节点的同步并发传输的最大负载速率,预防网络拥塞状况的产生,从而避免了瞬态的爆发性丢包事件造成的多次TCP超时。负载控制策略的核心思想是使得参与同步传输的多个存储节点均等占有网路瓶颈链路的带宽资源,亦即每个同步传输流的最大负载速率不能超过其在集群中应该分配的平均带宽。
  最后,对具有典型Incast负载特性的分布式连续数据保护系统,分析了其网络负载的Incast行为特性和本地磁盘的负载特性。针对网络Incast,采用了RTOmin优化和负载控制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客户端实际吞吐率,降低数据请求的网络传输时间。对于校验服务器的本地磁盘负载采用缓冲链条的策略进行优化,降低校验服务器对于本地磁盘的IO次数,减少数据校验计算的等待时间。通过两方面的优化,提升集群存储系统的网络传输效率和本地IO性能,降低总的用户数据服务的响应时间。
  本文通过对Incast形成原因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研究,为大规模企业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存储服务提供了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