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村镇“集群”保护方法研究——以山西省沁河中游地区古村镇为例
【6h】

古村镇“集群”保护方法研究——以山西省沁河中游地区古村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2 古村镇“集群”的理论探索

2.1 区域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及启示

2.2 社会有机体论及启示

2.3“集群保护”的概念及构架

2.4 本章小结

3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的历史研究

3.1 古村镇集群的形成背景

3.2 古村镇集群的演化过程

3.3古村落集群的历史动因

3.4古村镇集群的历史表象

3.5 古村镇集群的文化特征

4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的遗存分析

4.1古村镇遗存概况

4.2 古村镇遗存形式分析

4.3 古村镇环境特色分析

4.4 古村镇空间特征分析

4.5古村镇现状问题总结

5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的体系构建

5.1古村镇集群的条件分析

5.2古村镇集群的路径分析

5.3 古村镇集群的保护体系

6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的体系保护

6.1 古村镇集群的保护内容

6.2 古村镇集群的保护措施

6.3 古村镇集群保护的实施保障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 目录

表 目录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古村镇是人类活动和特定地理环境结合的产物,是人文现象的一个要素,村镇空间的演变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的演变,因此,传统村镇并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通常会以某种关联形式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聚,他们的形成与古村镇所处的地理环境、区域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村镇关联存在的现象,如广州开平的碉楼、福建的客家土楼、安顺的屯堡、徽州的古村镇、晋东南沁河流域的古村镇,学术界称之为传统聚落群,本文在以空间研究为主的聚落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形成和发展的动因,将这种内在的关联存在方式称为“集群”。并在“遗产区域”“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宏观层面的遗产保护理论下,提出古村镇保护的集群式方法,构建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完善区域遗产保护的理论。
  文本以沁河流域的传统村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古村镇集群的形成背景、演化历程、历史动因进行研究,挖掘古村镇集群的历史空间;同时,对古村镇集群遗存形式、环境特色、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条件分析沁河中游古村镇集群的可行性,探索其集群模式与途径,构建集群保护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沁河古村镇集群的多层次保护策略,完善集群保护的保障机制,以促进沁河中游古村镇的合理保护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