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6h】

我国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前 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公立医院多元监督的理论基础

2.1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治理理论

2.2法人治理结构

2.3公民社会理论

2.4规制俘获

3 我国公立医院监督模式与国际比较

3.1我国公立医院监督模式

3.2公立医院监督模式的国际经验

4我国典型地区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经验分析

4.1 上海市

4.2海南省

5我国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分析

5.1公立医院监督模式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5.2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构建

6我国公立医院多元监督实现策略

6.1公立医院多元监督主体活动策略

6.2公立医院多元监督的监控策略

6.3公立医院多元监督的评估策略

7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7.1研究结果

7.2政策建议

7.3 研究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及参考文献

1. 公立医院多元监督的理论基础

2.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监管现状研究

3 探索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多元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基于新公共管理和治理理论,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公立医院监督经验,并结合实证研究,在对我国公立医院监督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并分析其实现策略,保障我国的公立医院在高效、法治、责任以及有序的环境中运行,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研究方面,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的方法,形成多元监督模式的理论基础,获得国内外成熟的监督经验,以及我国公立医院监督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借鉴博弈论和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分析多元监督模式中监控环节和评估环节的有效策略。
  实证研究方面,通过收集查阅公立医院监督模式改革典型地区(上海、海南)的公开信息及卫生年鉴数据,分析其改革模式的特点和初步成效,为本研究的多元模式探索提供经验。
  研究结果:
  第一,改革典型地区经验分析。上海市公立医院监督模式的改革主要从监督管理整体网络进行,属于全局性的改革典型地区;上海市在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取得了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费用上涨受控以及医疗公益性有所提升三大方面的成效。海南省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探索主要从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微观层面进行。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是海南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得重大和首要突破;海南省第三方医院评鉴模式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公立医院、研究团体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其公立医院2011年在医疗质量、医疗效率以及医疗安全方面较2010年都有所提升,但由于针对医疗费用控制目标的监督模式并未同步改革,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增加。因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提升正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公益性目标,应建立相应的专业的监督机构加以管理,只有形成多元监督的模式,让每个监督机构都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监督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对公立医院的监督总目标。
  第二,多元监督模式的内涵及主体界定。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是强调多方协作、资源整合的一种监督模式。政府作为监督主导者,主要通过完成监督规则制定以及监督监控、评估及问责者的角色来实现对各种监督的整合及协调,并最终使我国多元监督模式形成以相对稳定的法律、社会监督和公立医院自我约束为监督主要力量的运作格局。我国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中的监督主体应包括官方和非官方两大类机构,前者的监督行为贯穿完整监督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而后者则主要负责监督的具体执行部分。
  第三,多元监督主体权责界定。政府在公立医院多元监督中应作为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分离的“服务型政府”发挥作用。医疗保险机构主要作为第三方付费者,对公立医院服务价格的公益性进行监督。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政府监督执行部门的委托代理者,主要负责对公立医院资产运营情况和服务能力的评估,其评估行为应被赋予一定的行政权威性和强制性,但不具有惩处权。行业协会作为政府监督的重要补充部门,主要从行业准入、职业规范、政策制定以及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实现对公立医院的监督行为,并具有非法律性惩罚权。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协会则通过信息披露,代表社会公众协助政府监督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并为患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公立医院服务信息,引导患者理性的就医及正确应对医疗纠纷。公立医院的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完善是多元监督模式的最终目标——公立医院严格自律。
  第四,多元监督监控与评估策略分析。监控策略方面:监控问责指标的设计实际上是提高了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行为可问责性,本研究从目标评估、实现目标的途径、决策参与及决策审查这四个维度建立具体指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核查制度以及系统运行的核查机构是降低合谋的外部保障,增加合谋成本、加大合谋查实惩罚及监督监控的舆论宣传力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宣传教育工作都是降低合谋概率的有效手段。评估策略方面:在监督政策运行的初期,可以适当的增加监督成本,来提高公立医院监督效率,达到增加社会满意度的目的。政策运行的中期,也是监督效率水平的适宜区,这时应注意监督效率的变化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最佳的监督效率水平。在监督政策运行后期,应防止监督过度,这时再盲目的增加公立医院监督成本,社会满意度也不会再有明显的提高。此时便不是一味增加成本就能满足社会需求,而是必须考虑新的监督政策出台了。
  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监督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国家层面的公立医院监督模式框架顶层设计,建立包括公立医院运行法律制度、监督机构建立和运行法规、监督机构监督执行规则,以及监督问责法律规章等。
  第二,建立公立医院监督标准化体系。通过建立公立医院监督责任制,制定公立医院监督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相关监督指标,规范监督行为使各个监督环节均符合有关公立医院监督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使监督者、被监督者均处于良好的有秩序的运行状态,最终达到公立医院自觉自律的理想目标。
  第三,建立“中国医院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医院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家对医院进行统一宏观监督管理的核心机构,应由国务院直属授权,理论上主要包括医院监督政策制定委员会、医院监督监控评估委员会、医院监督问责委员会及医院监督信息委员会等职能部门,为公立医院监督体系提供宏观全面管理、协调,及合理的资源配置。
  第四,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模式,完善“管办分离”。包括建立完善公立医院以理事会、医院管理层和监事会三大机构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转变行政理念、行政管理体制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明确政府职责,为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的建立完善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研究创新:
  第一,本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卫生部门或政府的视角,而是通过利益集团的分析,全方位的分析每一个可能对公立医院运行产生监督作用的主体。
  第二,本研究对监督环节进行整体的规划,结合前面确定的监督主体,从监督规则的制定到监督的评估总结、问责都有所涉及,并利用博弈论和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重点对监督监控和监督评估策略加以研究,探讨公立医院多元监督监控及评估环节的理论策略,分析影响监督执行机构监督行为的因素及使监督效益最大化的手段,这在以往的公立医院监督研究中也是鲜有的。
  第三,通过分析政府在公立医院多元监督模式中的权责,本研究提出建立“中国医院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监会”)的设想,为公立医院监督体系提供能宏观全面管理、协调,及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