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锂-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大鼠苔藓纤维发芽及门区异位颗粒细胞的观察研究
【6h】

锂-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大鼠苔藓纤维发芽及门区异位颗粒细胞的观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锂-皮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的制备

3 脑电图记录

4 Timm组织化学染色

4.1标本采集及处理

4.2 Timm染色

5 CaB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5.1 标本采集及处理

5.2 Ca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动物行为学观察

2. 脑电图结果

3. Timm组织化学染色

4. Ca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颞叶癫痫大鼠齿状回门区异位颗粒细胞的形态学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颞叶癫痫(TLE)不同时期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MFS)和门区异位颗粒细胞(HEGC)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利用锂-匹罗卡品制作SD大鼠颞叶癫痫模型。通过Timm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苔藓纤维末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CalbindineD-28k标记颗粒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光镜下观察癫痫发生发展不同时期(SE后1小时、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苔藓纤维发芽程度和颗粒细胞分布情况。
  结果:1.匹罗卡品可诱导SD大鼠出现癫痫持续状态(SE),注射抗癫痫药物后缓解,模型大鼠经过潜伏期后进入慢性期,表现出I-III级(Racine分级)反复自发性癫痫发作;2.癫痫大鼠急性期和慢性期枕部脑电图呈现棘波、棘尖波、棘-慢波等异常表现;3.苔藓纤维发芽出现在SE后1周内,在SE后1个月内快速进展,SE后1个月-2个月期间进展速度逐渐减低;4.门区异位颗粒细胞出现在SE后2周左右,2个月及3个月后可在门区/CA3交界区域见到呈聚集分布的成熟颗粒细胞。
  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发生了病理变化—MFS和HEGC,它们在一定阶段内呈逐渐进展的过程,并稳定存在于癫痫慢性期。本实验结果提示癫痫早期是颗粒细胞发生病理改变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极可能是早期治疗颞叶癫痫的有效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