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管径吸脂针对抽吸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
【6h】

不同管径吸脂针对抽吸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主要试剂、实验器械、仪器和对象

2.方法

2.1术前设计

2.2脂肪抽吸

2.3脂肪细胞活性的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葡萄糖转移实验

2.2 台盼蓝染色

讨论

参考文献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管径吸脂针行脂肪抽吸对颗粒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从而找出对移植脂肪细胞损伤相对较小的吸脂针管径,指导临床运用。
  方法:常规肿胀麻醉下,分别采用2.0mm、3.0mm和4.0mm钝头侧孔脂肪抽吸针连接20ml注射器,在同一病人腰腹部同一脂肪层次的隧道内,保持吸脂针侧空向下,每组12个标本分别抽吸出约5ml颗粒脂肪细胞,所得标本通过葡萄糖转移实验,了解颗粒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转移率;并经过Ⅰ型胶原酶消化成悬浮细胞后行台盼蓝染色,计数标本中成活细胞比率。统计学分析比较各针管所抽吸的颗粒脂肪细胞的活性。
  结果:2mm、3mm、4mm管径组葡萄糖平均转移量分别为1.08±0.21mmol/l、1.32±0.25mmol/l、1.76±0.22mmol/l,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台盼蓝染色显示:2mm、3mm、4mm组脂肪细胞成活率依次分别为87.5±2.6%、92.3±2.1%和96.6±2.3%,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抽吸脂肪所运用的吸脂针管径越粗,对脂肪细胞活性影响越小。选用管径较粗的吸脂针用于脂肪移植时,移植前脂肪细胞具有更好的完整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