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不同手术径路选择
【6h】

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不同手术径路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术中图片

参考文献

小儿隐睾相关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读研究生期间撰写的其他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不同手术径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共215例患儿在我科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或萎缩睾丸切除术,最小年龄为8个月5天,最大年龄为13岁9个月,均为首次手术。术前在麻醉下手法触及睾丸位于阴囊上方者或可推至阴囊者(低位)给予行经阴囊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法触及睾丸位于内环口附近,不易推至阴囊上方,或无法触及睾丸且超声提示未见明显睾丸者(高位隐睾)给予行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或萎缩睾丸切除术;术前通过手法触及以及超声辅助明确患儿睾丸位置确定患儿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观察患儿手术切口、睾丸位置、血供情况等来评价手术差异。
  结果:215例隐睾患儿,153例患儿为左侧隐睾,23例为右侧隐睾,39例为双侧隐睾,总共219枚睾丸行睾丸下降固定术,32例患儿睾丸样组织切除术。81例(8例为双侧隐睾)患儿,共89枚睾丸经阴囊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134例(31例为双侧隐睾)患儿,共130枚睾丸通过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其中35例患儿术中给予行Flower-StephensⅠ期术式;32例单侧腹腔镜下行睾丸样组织切除,其中单侧隐睾3例患儿术中发现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未汇合。术后出现阴囊青紫者经阴囊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者有1例,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者有6例;术后随访患儿中经阴囊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者有1例患儿未能将睾丸完全下降至阴囊,仅位于阴囊上方。无患儿出现睾丸萎缩,无患儿伤口出现脂肪液化、感染。术后随访患儿手术切口部位均未见明显手术疤痕,脐部切口隐藏于脐部皱褶内、阴囊部位手术切口隐蔽不易发现。
  结论:1.术前确定患儿睾丸位置时,要求术者的手法规范,最好在麻醉下明确患儿睾丸位置;2.低位或滑动性隐睾选择经阴囊切口选择阴囊上方弧形切口,切口位置隐藏于阴囊皮肤皱襞,术后切口不明显,手术后外观更美观,术后能获得满意效果;3.高位隐睾选择行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脐部切口隐藏于脐部皱褶内、阴囊部位手术切口隐蔽不易发现,术后能获得满意效果。4.掌握好两种手术路径的适应症和手术技巧,可能取代经典的经腹股沟斜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5.年长患儿中高位隐睾提倡给予行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