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的研究
【6h】

基于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新型柔性锂离子电池

1.3 新型线状超级电容器

1.4 新型替代型镁离子电池

1.5 新型能源存储器件中的三维复合电极的特点与优势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基于ZnCo2O4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高性能柔性

2.1 引言

2.2 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制备

2.3 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ZnCo2O4海胆状纳米材料/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

3.1 前言

3.2 ZnCo2O4海胆状纳米材料/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的制备

3.3 ZnCo2O4海胆状纳米材料/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Si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高性能柔性锂离子

4.1 前言

4.2 Si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制备

4.3 Si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Mn2O3立方体阵列/碳线和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纤维

5.1 前言

5.2 Mn2O3立方体阵列/碳线三维复合电极的制备

5.3 Mn2O3立方体阵列/碳线三维复合电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5.4 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的制备

5.5 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的表征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WSe2纳米线/钨箔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高性能镁离子电

6.1 前言

6.2 WSe2纳米线/钨箔三维复合电极的制备

6.3 WSe2纳米线/钨箔三维复合电极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目录

展开▼

摘要

未来电子器件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柔性化、便携化、微型化,这就需要新型的高性能能源存储器件作为电源来驱动它们。但是,现有的电池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笨重、不可弯折、价格昂贵、功率/能量密度偏低、微型化和集成化较差等,阻碍了新一代电子器件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的创新性研究,主要涵盖的工作有:
  (1)基于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柔性锂离子电池:采用水热法构建出新颖的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布三维复合电极,并且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等进行表征。进一步将这种材料分别封装于扣式和柔性锂离子电池之中进行各项电池器件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长达160次充放电循环中,该复合电极保持了较高的可逆比容量(1200~1340 mAh g-1),而且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这说明ZnCo2O4纳米线材料的比容量远远高于现有的碳负极(372mAhg-1)。在反复弯折(120次)柔性电池的过程中,其比电容量未受到任何影响。为了验证柔性电池的实用性,我们已成功利用其驱动了LED灯、手机显示屏和掌上游戏机,即使在柔性电池弯曲或折叠情况下,这些器件也能够被其驱动。
  (2)基于ZnCo2O4海胆状纳米结构/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基于工作(1),调节实验参数,利用水热条件合成 ZnCo2O4海胆状纳米材料/碳纤维三维复合电极。封装电池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1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该电极的比容量依然能够达到1180mAhg-1,反映出ZnCo2O4本身具有高比容量特性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在高达18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测得该电极的可逆比容量为750mAhg-1(为ZnCo2O4材料理论比容量的83.3%),优于已报道的其他ZnCo2O4材料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新颖三维结构的ZnCo2O4/碳纤维复合电极呈现出明显的电化学优势,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基于ZnCo2O4材料负极的柔性电池也保证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不同弯曲状态下的高稳定性。此外,这些柔性电池可以随意集成在衣物和旅行背包上,满足未来电子器件便携性和可穿着性的需求。
  (3)基于Si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柔性锂离子电池: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高纯度的Si纳米线,之后用简易的喷涂法将Si纳米线溶液喷涂在高柔性的碳布上,制备成 Si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对这些样品进行晶体和形貌表征,分别将其封装入扣式和柔性电池中进行电池测试。该三维复合电极具有高的可逆比容量(2950mAhg-1),稳定的循环性(长达200次)和增强的倍率性。而且,基于Si纳米线/碳布三维复合电极的高柔性锂离子电池在外界不同温度、湿度和弯曲状态下均保持其电压和电容量的稳定性。通过此三维复合电极构建的柔性锂离子电池的各项电池性能良好,这为采用高性能的Si材料替代当前低容量的石墨负极材料提供了可行性。
  (4)基于Mn2O3立方体阵列/碳线和 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线三维复合电极的线状超级电容器:采用水热法合成出 Mn2O3立方体阵列/碳线三维复合电极,并且对样品进行了晶体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容器性能测试。这些三维线状复合电极首次被排列成直线型、曲线型和环型这三种线状超级电容器模型,经过5000次充放电,它们的电容量剩余率分别高达91%、93%和94%。实验数据显示,环型线状超级电容器电容量分别超出直线型线状超级电容器和曲线型线状超级电容器电容量的100%和83%。环型线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最优归因于环形电极间产生的协同增强的电容性效应。此外,该项工作阐明了不同电极长度和间距对三种线状超级电容器性能影响的研究。并我们首次引入了对这些线状能源存储器件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论相一致。该项工作揭示出可以通过改变微型器件电极的集成方式来实现性能的最优化以及器件尺寸小型化和功能最大化的目标。此外,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ZnCo2O4纳米线阵列/碳线三维复合电极,并将这些电极以平面集成的方式构建出柔性线状超级电容器。
  (5)基于 WSe2纳米线/钨箔三维复合电极的新型镁离子电池: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WSe2纳米线/钨箔三维复合电极,并且对样品进行晶体和形貌表征以及镁离子电池性能测试。实验结果发现新型WSe2/钨箔三维复合正极的比容量高达203mAhg-1,可以媲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160次充放电循环中,镁离子电池保持了非常好的稳定性。在相对较高的电流密度(800mAg-1)下,电极的比容量依然可以达到142mAhg-1,电容量剩余率高达83.5%,显示该三维复合电极具有高效的Mg2+嵌入脱出活性、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增强的电容量值和优越的倍率性能。我们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评估出 WSe2的类石墨烯层状结构和三维复合电极的优势。本项工作证明了新颖的WSe2纳米线/钨箔三维复合物作为高性能镁离子电池理想正极的可行性,这将会推动替代性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