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扶人遭讹”事件的微博传播及意义解读
【6h】

“扶人遭讹”事件的微博传播及意义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扶人遭讹”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概念及理论

2 案件回顾:救助老人遭讹诈案例

2.1 彭宇案:“拒扶老人”心结死扣的源头

2.2 某地方版彭宇案:引爆“扶不起”的蝴蝶效应

2.3 吴伟青自杀案:“扶人遭讹”的极端化事件

3 微博在“扶人遭讹”事件中的表现

3.1 “扶人遭讹”事件的共同特征及微博传播

3.2 “扶人遭讹”事件微博评论倾向

3.3 “扶人遭讹”事件审判结果及微博质疑

4 微博在 “扶人遭讹”事件传播中的意义解读

4.1 微博舆论聚合效应的社会影响

4.2 微博“扶人遭讹”事件的煽情点迎合了社会情绪

4.3 特定人群对微博“扶人遭讹”感知率的调查与分析

5 释放微博“扶人”正能量的途径和策略

5.1 政府出台助人为善法规树立道德新风

5.2 构筑微博信息传播的立法程序

5.3 加大官方微博发布新闻事件的力度

5.4 加强对微博热点新闻的监控和引导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2013年我国网络微博用户已突破5亿,微博不仅正以新闻与娱乐服务的定位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且还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社会信息内容的能力。近年来,网络微博炒得沸沸扬扬的彭宇案、李凯强案、许云鹤案等“搀扶老人摔倒”事件,引发了社会持久的关注与讨论,从中透露出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情绪的巨大影响。
  本文以网络微博传播理论、社会情绪特征以及行为交换理论为基础,将目光锁定在以“彭宇案”新闻模式为源头的四大典型“扶人遭讹”事件上,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比较分析等方法,分四大部分逐次展开:一是系统回顾以“彭宇案”为源头的“扶人遭讹”四大案例网络传播效应,对近年来救助老人遭讹诈新闻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系列“扶人遭讹”事件社会影响逐层升级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了解事件传播及社会影响的共同特点;三是采用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扶人遭讹”事件的社会影响进行剖析和原因透视,从中认清导致“扶人遭讹”上升为经济与道德高风险社会难题的深层原因;四是针对“扶人遭讹”事件社会影响的诸多弊端,提出释放微博“扶人”正能量的途径和策略,以此实现论文的研究价值。
  本文认为造成“老人摔倒不敢扶”的道德困惑的重要原因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新闻舆情的暗示性误传误导和微博时代虚假信息转播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同类事件舆论思维的固定化认知等所造成的盲目跟风所致。因此,政府应针对出台相关见死必救等法规,构筑网络微博信息传播的立法程序,加大网络微博监控和引导力度,消除网络舆情对社会负面影响,保持网络舆论的健康生态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