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T-Power和KIVA-3V的柴油机性能及排放优化研究
【6h】

基于GT-Power和KIVA-3V的柴油机性能及排放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学模型及计算原理

2.1 增压中冷柴油机数值计算中热力系统的划分

2.2 气缸内热力过程计算

2.3 进、排气系统热力过程计算

2.4 中冷器计算

2.5 废气涡轮增压器计算

2.6 KIVA-3V主要计算模型

第3章 增压中冷柴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3.1 GT-Power软件简介

3.2 增压中冷柴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3.3 增压中冷柴油机仿真模型的标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配气正时优化研究

4.1 研究内容及流程

4.2 进、排气正时参数设置

4.3 正交试验设计法在配气正时优化研究中的应用

4.4 不同配气正时优化试验方案的仿真模拟研究

4.5 排气正时角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4.6最佳配气正时下发动机性能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KIVA-3V的发动机排放数值模拟

5.1 KIVA-3V程序简介

5.2 柴油机燃烧室模型网格

5.3 输入文件及初始边界条件

5.4 燃烧模型和排放模型的实验验证

5.5 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配气正时直接影响着内燃机的换气过程优劣,尤其是充气效率、扫气效率和换气损失。换气过程的好坏决定了缸内燃烧品质,从而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水平及其可靠性。发动机处于高转速时,一般需要设置较大的气门重叠角及进气门迟闭角,减少缸内残余废气量和增加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提高输出功率;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或怠速运转时,需要设置较小的气门重叠角及进气门迟闭角,以获得较好的怠速稳定性。考虑到要兼顾高低转速时发动机的性能,就要选择一种折衷的配气正时方案,使得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水平发挥到最佳。
  本文利用 GT-Power软件建立某9.5L增压中冷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进排气门正时对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计算并输出用于KIVA-3V计算的ESC工况缸内初始边界条件,运用KIVA-3V程序验证配气正时优化前后的排放水平。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根据配气正时优化范围设计正交试验表格,利用已建立的9.5L柴油机仿真模型,确定对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影响的显著性因子为排气正时角 EVT,并对其开展单因子7水平细化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燃油消耗率下的配气正时组合为进气正时角228.5° CA;排气正时角127.2°CA。配气正时优化后,发动机工况区域(1100~1700rpm,40%~100%负荷)的燃油消耗率平均优化1.18%,即从191.34g/kWh降到189.07g/kWh;工况区域的扭矩平均提升1.2%,即从1157.52Nm提升到1171.22Nm。
  通过GT-Power仿真分析不同排气正时角对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排气正时角的推后,发动机的性能稳步提升,燃油经济性大幅改善。以1700rpm-100%负荷工况为例,排气正时角从111°CA调整到127.2° CA时,发动机扭矩从1401.14Nm提升到1527.23Nm,提升比例为9.0%;燃油消耗率从221.661 g/kWh下降到203.36 g/kWh,下降比例为8.1%。NOX排放随着排气正时角的推后而升高,Soot排放则随着排气正时角的推后而降低。
  鉴于将排气门正时从119.5°CA调整到127.2°CA时,NOX排放有所增加,本文随后利用燃烧排放模拟精度较高的KIVA-3V程序,进行了该发动机的燃烧排放研究。先利用发动机实验数据,进行了KIVA-3V程序中燃烧模型和排放模型的验证。随后进行了配气正时优化后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数值模拟及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配气正时优化前后发动机均达到了国四排放水平。这就使得本文的配气正时优化,不仅保证了排放水平,同时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著录项

  • 作者

    王书明;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动力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兆文;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K423.4;
  • 关键词

    柴油机; 配气正时; 数值模拟; 排放优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