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世贸规则对碳贸易机制适用的冲突与协调
【6h】

世贸规则对碳贸易机制适用的冲突与协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 绪 论

(一)研究内容概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1、多学科分析法

2、文献调查法

3、比较分析法

二、 《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碳贸易机制概述

(一)《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1、《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背景

2、《京都议定书》存在的问题

(二)国际碳贸易机制基本理论

1、碳排放权的基本法律属性

2、碳贸易机制的运行方式

(三)国际碳贸易的发展现状

1、国际上主要的碳贸易市场体系

2、国际碳贸易市场总体规模及市场变化

(四)国际碳贸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碳贸易限制措施屡见不鲜

2、碳贸易机制存在作用失效的风险

三、世贸规则对碳贸易机制适用的问题

(一)世贸规则对碳贸易机制适用问题的源起

1、市场交易规则混乱

2、国家博弈态势加剧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碳贸易适用的问题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碳贸易的属性界定

2、“热空气”与GATT第1条

3、 “热空气”与GATT第11条、GATT第20条

(三)《服务贸易总协定》对碳贸易适用的问题

1、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碳贸易的属性界定

2、 碳贸易可能构成GATS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四)《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碳贸易适用的问题

1、《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关于补贴的分类

2、《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可能存在补贴的情形

3、双方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

四、世贸规则与碳贸易机制的协调

(一)世贸规则与碳贸易机制协调的必要性

(二)世贸规则与碳贸易机制协调的总体原则

1、 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2、全面审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三)世贸规则与碳贸易机制协调的具体措施

1、碳贸易归入GATS“其他环境保护服务”项下的可行性

2、制定双边或多边气候与贸易协商协议

3、将世贸规则作为特殊条款整体引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 增设国际气候与贸易协调机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由于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对气候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国际社会也开始变倡导性的宣传发展为强制性的法律规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联合推动下,世界主要的国家与地区都陆续创设了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重最大,所以国际上一般将这种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统称为“碳排放权交易”。随着国际法规的不断推进与完善,碳排放权这一虚拟的新生事物具有了相应的经济价值,其所带动的相关贸易行为也是异常活跃,所以一个与“碳”相关的贸易市场便应运而生。在现阶段,与碳贸易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主要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碳贸易运行机制与世贸规则并未产生紧密的联系。然而,碳贸易作为一个交易额十分庞大,前景被普遍看好的新兴贸易,其与世贸规则将会产生广泛的议题交叉和规则联系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相关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与世贸规则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前者偏向于气候与环境保护,后者则更侧重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致使碳贸易运行机制与世贸规则产生广泛议题交叉的同时不免包含许多不协调甚至暗含许多潜在的冲突。例如碳贸易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以下简称“GATT”)的关系,碳贸易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以下简称“GATS”)的关系,碳贸易当中可能暗含的相关补贴行为是否违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SCM Agreement,以下简称“SCM”),与碳贸易有关的实施措施是否妨碍贸易自由化,甚至是借以公平竞争为借口而实施的歧视性措施等等。即便如此,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仍然没有形成协调这两个体系之间冲突的有效平衡机制,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各国间相互的国际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最终也将影响到环境与贸易本身的发展,因此对碳贸易机制与现行世贸规则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显得意义重大。所以,在为了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现实情况,有效发挥世界贸易组织中被广泛认可、运行成熟的规则体系的作用,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国际社会的理性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