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真人秀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
【6h】

电视真人秀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电视真人秀的界定、分类及其发展

2.1 电视真人秀的界定

2.2 电视真人秀的分类

2.3 电视真人秀的起源与发展

3 电视真人秀:规定情境下“真实”的魅力

3.1 电视真人秀的特征:真、人、秀

3.2 电视真人秀的“真实”

3.3 电视真人秀的演变:节目类型的杂糅引发“真实性”讨论

3.4 电视真人秀的争议焦点:“真实性”与“表演性”矛盾

4 电视真人秀流行“表演性”趋势

4.1 真人秀的“秀”:真实电视的表演要素

4.2 表演学视角下的电视真人秀

5 电视真人秀中的“真实性自我”与“表演性自我”的冲突

5.1 电视真人秀中的“自我”呈现

5.2 真人秀中真实的悖谬:电视节目类型杂糅的困惑

5.3 真人秀中“前台”与“后台”的电视呈现

5.4 电视真人秀的分裂:真实与表演的冲突

6 “表演性”与“真实性”的纠葛:电视真人秀的多元化发展

6.1 “杂糅”混杂的电视真人秀:“前台”“后台”界限模糊

6.2 “表演性”的诉求消解“真实性”的魅力:电视观众的视角

6.3 收视率牵引下“表演性”突破“真实”的边界:电视营销的视角

6.4 “成名”动机驱动嘉宾的“印象管理”:从真实到表演的转变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电视真人秀霸占荧屏,热度上升,呈现“井喷”式产业的发展的背景下,各真人秀节目之间竞争激烈,电视真人秀的节目模式也在竞争及全球化、差异化的背景下不断的进行“杂糅”,杂糅的过程中,电视真人秀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矛盾不断的呈现,而电子媒介的蓬勃发展,使得电视真人秀的前台、后台的界限渐渐消融,而真人秀“真实”与“表演”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参与者们“表演性自我”的前台与“真实性自我”的后台不断的冲突互动,而观众们通过电子媒介对于这些“表演”与“真实”的呈现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在抱有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真实性”批判的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娱乐的享受——观众希望真人秀“真实性”呈现又渴望得到“表演性”感受的矛盾也不断的在凸显。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首先文献研究法是对中内外相关书籍及文献进行研究与梳理,梳理本研究需要运用的相关理论,并对基本的概念进行界定。在理论及文献梳理的基础支撑上,结合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用案例结合理论通过电视真人秀的文本分析对电视真人秀中的“真实性”与“表演性”进行深度解析。其中案例分析主要聚焦在近期火热的电视真人秀及有代表性的流行电视真人秀,着重辨析节目中参与者的“真实性”与“表演性”的现象,及深入探讨电视真人秀的“真实性”、“表演性”及其冲突,研究“真实性”、“表演性”及其冲突对电视真人秀的影响。同时,跨学科的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表演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探究其深层内在驱动原因,分析电视真人秀中“真实性”与“表演性”及其存在的冲突对电视真人秀产生的影响。
  电视观众对真实真相高度怀疑,要求精确的制作节目,但是为了制作出娱乐性更强的真实电视,他们又期待人去“表演”,这样的矛盾,使得电视真人秀的真实与表演总在不断的分裂与冲突,而现今电视真人秀中,“表演性”过浓,电视真人秀的“真实性”魅力不断消解,“真实性”与“表演性”的冲突开始失衡,“表演性”突破真人秀本身“真实性”的矛盾。此时,适当的减少“表演性”,增加“真实性”魅力可谓是电视真人秀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