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对货币流动性的分流效果
【6h】

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对货币流动性的分流效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2 货币流动性的相关概念

2.1 我国货币流动性的度量

2.1.1 M/GDP指标

2.1.2 准货币(M1-M2)指标

2.1.3 超额货币增长率(em)

2.1.4 货币过剩法

2.1.5 资产价格

2.1.6 小结

2.2 我国货币流动性变化的主要特征

3 货币流动性的分流

3.1 对于本文中数据的简要说明

3.2 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分流机制

3.2.1 商贸代理

3.2.2 日用化工

3.2.3 运输服务

3.2.4 供气供热

3.2.5 造纸

3.2.6 小结

3.3 不同板块的企业的分流机制

3.3.1 创业板

3.3.2 中小板

3.3.3 主板

3.3.4 小结

3.4 不同性质的企业的分流机制

3.4.1 国有企业

3.4.2 民营企业

3.4.3 小结

4 货币政策与分流效应之间的关系

4.1 存款准备金率对分流效应的影响

4.1.1 第一轮上调

4.1.2 第一轮下调

4.1.3 第二轮上调

4.1.4 第二轮下调

4.2 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分流效应的影响

4.2.1 第一轮上调

4.2.2 第一轮下调

4.2.3 第二轮上调

4.2.4 第二轮下调

4.3 本章小结

5 结 论

5.1 主要结论

5.2 原因的思考

5.2.1 参与主体对政策严重依赖

5.2.2 资源配置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5.2.3 未能形成合力

5.2.4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增加了市场运行成本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呈现不同水平的放缓甚至衰退。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急速回落,出口额显著下降,纺织、钢铁、房地产等行业进入寒冬,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为了抵御外部环境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了两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都不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央行频频出手,从降息、全面降准加定向降准、定向降准轮替上阵过渡到同步运用。然而,在这样的疯狂的释放货币流动性的背景下,中国实体经济确实有所复苏,但是依旧呈现上升疲软的状态,并且在2015年第三季度GDP增速首破7,这让我们开始思考政府释放的货币流动性究竟流向了哪里。
  本文以51家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性总结的基础上,对比这些上市公司近10年来的报表数据,探究当市场释放货币流动性的时候,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对于货币流动性的分流效果。根据对比市值增长率和流动资产增长率,可以得出当市场释放货币流动性时,证券市场的分流效果更好,并且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分流效果的结论。同时,根据对比不同货币政策对于分流效果的影响后可以得出: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对货币流动性的分流效果不会因为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而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