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卫生整合背景下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研究
【6h】

卫生整合背景下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资料来源

1.7 质量控制方法

1.8 技术路线

2 卫生整合背景下的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构建

2.1 卫生整合研究的文献科学计量分析

2.2 计划行为理论

2.3 卫生整合中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的提出

3 潜江市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干预实验方案开发

3.1 干预实验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

3.2 干预措施及实验假设

3.3 干预实验设计

3.4 干预和监测方案

3.5 实验结果分析方案

4 潜江市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干预实验结果

4.1 干预过程监测结果

4.2 干预实验主要结果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2 建议

6 研究创新与不足

6.1 研究创新性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研究

附件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件2 关键词突现(时间排序)

附件3 突现被引文献列表(按照突现年份排序)

附件4 两个群组中的重要被引文献

附件5 变革准备度理论

附件6 变革准备度评价框架

展开▼

摘要

目的:
  构建卫生整合背景下的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解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行为转变的规律,并开展干预实验,验证机制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卫生整合背景下的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采用“行为调查法”对潜江市的“123服务团队”成员进行定性调查,明确了干预目标行为和干预措施;在变革理论的指导下,明确实验假设、绘制了干预结果路径图;应用卫生变革准备度理论,构建了卫生整合变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样本地区卫生整合变革准备度排名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对控制组与干预组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控制组与干预组的研究对象进行同质性检验;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编制卫生人员行为测量量表;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干预组和控制组的样本乡镇进行监测和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干预前后同一指标的变化情况,明确两组中发生变化的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或u检验,对干预组和控制组中前后有显著变化的指标的增量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明确干预的效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偏最小二乘法,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知觉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假设进行验证。
  结果:
  本研究在9个月的干预中,通过综合应用教育、制度化和经济激励干预策略,有效促进了干预组乡村两级卫生人员个性化服务行为、信息利用行为和信息交换行为的转变。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的乡级卫生人员人均每月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次数增量多了16次,信息利用频率评价得分增量提高了4.92分,向村卫生室反馈出院患者信息频率评价得分增幅提高了4.24分;干预组的村级卫生人员平均每月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次数增量多了2次、信息利用频率评价得分增量提高了3.36分、向乡镇卫生院上报出院患者信息频率评价得分增幅提高了4.64分。
  卫生人员行为干预措施、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验证结果显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个性化服务、信息利用和信息交换行为模型构念均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对于乡级卫生人员而言,个性化服务综合干预与行为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257,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路径系数为0.287,行为意向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451;个性化服务综合干预与行为知觉控制路径系数为0.436;行为知觉控制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256。信息利用培训与行为态度路径系数为0.392;行为态度与行为意向路径系数为0.412;行为态度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347。信息利用培训与行为知觉控制路径系数为0.259;行为知觉控制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263。信息交换制度与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398;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路径系数为0.427;行为意向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463。乡级卫生人员信息交换制度与行为知觉控制之间存在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186;行为知觉控制与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179。
  对于村级卫生人员而言,个性化服务综合干预与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235;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路径系数为0.210;行为意向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326。个性化服务综合干预与行为知觉控制路径系数为0.351;行为知觉控制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446。信息利用培训与行为态度路径系数为0.383;行为态度与行为意向路径系数为0.357;行为意向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252。村级卫生人员的信息利用培训与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189。信息交换制度与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443;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路径系数为0.412;行为意向与行为路径系数为0.473。村级卫生人员信息交换制度与行为知觉控制路径系数为0.196。
  结论:
  卫生人员的行为转变是卫生整合的必要条件;农村卫生人员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意向和行为本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干预可以促进卫生人员行为的转变;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和意向对不同人群不同行为的作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以卫生人员的行为转变为导向,可以提高卫生整合实践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效果。
  在卫生整合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推广中,应该充分考虑卫生人员行为,将卫生人员的行为转变作为政策活动的导向之一,对卫生人员行为进行干预和测量评价。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将卫生人员行为的转变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充分考虑卫生人员行为转变的规律,综合应用现有的卫生人员行为改变4大类干预策略,制定出针对性的卫生人员行为干预策略或保障措施。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对人员的行为转变过程进行监测,了解卫生人员的所思所想,及时调整策略,保证卫生人员行为发生预期的转变;在政策评价和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提炼卫生人员行为转变中的经验和问题,为推广地区的政策落实提供借鉴。
  借鉴计划行为理论,不仅构建和验证了符合我国农村实情的卫生人员行为转变机制,还为我国农村基层卫生整合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在干预实验中,综合运用变革理论、卫生变革准备度理论来保证准实验结论的科学性,为类似的卫生管理干预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思路。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基层卫生人员,通过人员行为综合干预来改善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整合服务行为,最小的干预单位为乡镇。由于群随机试验需要的乡镇较多,考虑到时间和人力成本等原因,本研究没有采用群随机实验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准实验研究方法。此外,由于干预研究的时间较短(只有9个月时间),而且第二阶段的干预实验尚在进行中,所以后续还有更多的数据(包括人员的连续追踪和居民感受到的服务整合度)收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人员行为转变机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