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研究——以青岛、银川等地为例
【6h】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研究——以青岛、银川等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国外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研究综述

1.3.2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文献分析法

1.4.2数据分析法

1.4.3案例分析法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

1.5.1创新之处

1.5.2不足之处

2 网络舆情回应概述

2.1网络舆情和网络舆情回应的概念辨析

2.2 网络舆情回应的必要性

2.2.1 适应新媒体迅猛发展的需要

2.2.2 守牢网上舆论阵地的需要

2.2.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2.2.4 抵御境外势力渗透的需要

2.2.5 抵制网络杂音噪音和碰瓷的需要

2.3网络舆情回应的表现形式

2.3.1 不回应

2.3.2 被动回应

2.3.3选择性回应

2.3.4 主动回应

2.4网络舆情回应的评价形式

2.4.1 速度

2.4.2 准度

2.4.3 精度

2.4.4 温度

2.4.5 长度

2.5 网络舆情回应的相关理论

2.5.1 “镜像”理论

2.5.2 议程设置理论

2.5.3 “蝴蝶效应”理论

2.5.4 “黄金4小时”理论

3 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存在的问题

3.1网络舆情回应成功案例解析

3.1.1 银川公交燃烧事件进展

3.1.2 媒体关注度分析

3.1.3 网友观点分析

3.1.4 银川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经验

3.2网络舆情回应失败案例解析

3.2.1青岛38元大虾事件

3.2.2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

3.2.3杭州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

3.3网络舆情回应存在的问题

3.3.1主动供料意愿不强

3.3.2回应速度标准不高

3.3.3回应内容干货不足

3.3.4回应话语温度不够

3.3.5回应流程规范不够

3.3.6行政问责机制不清

4 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4.2网络舆情回应意识缺乏

4.3队伍建设机制尚不完善

4.4网络舆情回应缺乏“堵”“疏”意识

4.5主体责任有待明确

5 完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建议

5.1强化网络舆情的信息发布

5.1.1构建全媒体合作机制

5.1.2 完善对外宣传机制

5.2深化网络舆情的回应机制

5.2.1 提高领导干部回应意识

5.2.2建立政务舆情回应制度

5.2.3提升网络舆情回应时效

5.3孵化网络舆情的人才队伍

5.3.1培育专(兼)职结合的网评员队伍

5.3.2加强对属地意见领袖的培养

5.3.3构建舆情回应学习轮训体系

5.4优化网络舆情的回应流程

5.4.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5.4.2建立研判预警机制

5.4.3建立归口报送机制

5.4.4建立应对处置机制

5.4.5建立分类反馈机制

5.5强化网络舆情的监督考核问责

5.5.1健全多元监督机制

5.5.2纳入地方综合考核体系

5.5.3完善问责追责机制

结 语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