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6h】

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21世纪初,“韧性”(resilience)理念开始被引入以防灾为代表的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其倡导的主动灾害防治理念备受关注,且已得到学术界认同。“韧性”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需首先解决韧性水平的认知问题,即城市韧性评估,基于评估结果,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韧性基线、监测韧性变化、识别韧性的薄弱领域及要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城市韧性提升政策。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尤其是韧性评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突破传统韧性评估侧重“水平”、“能力”的思维,围绕如何让城市“更有效的提升能力”,构建了“成本+能力+能效”的三维度评估体系,并借助对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高等数学模型进行实现。此外,随着城市群日益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韧性空间分异对区域政策、规划的制定具有较大意义。本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对其2006-2015年的城市韧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城市韧性更有效的提升、区域韧性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韧性优化机制并提出韧性优化策略。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和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包括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方法与技术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评估体系构建。第二部分(第三章)是第一、三部分的过渡,即基于第一部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研究并构建城市韧性评估体系,作为第三部分实证研究的技术支撑。具体阐述了城市韧性综合评估的内容、方案和空间格局识别的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实证分析。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综合评估空间格局特征(第四章)、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综合评估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第五章)和城市韧性优化机理及优化策略(第六章)。第四、五、六章是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综合评估及优化的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对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进行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