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人物报道叙事模式创新研究——以“澎湃新闻”为例
【6h】

新时期人物报道叙事模式创新研究——以“澎湃新闻”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叙事分析的研究

1.3.2 人物报道的研究

1.3.3 澎湃新闻的研究

1.3.4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本分析法

1.4.2 个案分析法

1.4.3 文献研究法

1.5 创新点和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2 问题:互联网时代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困境

2.1 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概况与叙事模式

2.2 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现实困境

2.3 互联网时代人物报道亟需创新的原因

3 破解:探析“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模式

3.1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者

3.1.1 文学与新闻叙事者的概述

3.1.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者分类

3.1.3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叙事者分析

3.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视角

3.2.1 新闻叙事视角的概述

3.2.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视角分类

3.2.3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视角分析

3.3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时间

3.3.1 新闻叙事时间的概述

3.3.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时间分析

3.4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结构

3.4.1 新闻叙事结构的概述

3.4.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结构分类

3.4.3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结构分析

3.5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原则与意义生产

3.5.1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原则

3.5.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意义生产

4 总结:归纳与展望

4.1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策略

4.1.1 重构:挣脱时空之束缚

4.1.2 艺术:美感与温度并存

4.1.3 深度:优质化内容制胜

4.2 “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模式

4.2.1 新闻叙事主体的解构与重组:从独白到交流

4.2.2 新闻情节组织的颠覆与创新:线性及超线性结构兼容

4.2.3 新闻叙事时态的变迁与进化:节奏律动与时间迷宫

4.2.4 新闻话语秩序的调解与转向:个人话语及公共话语融合

4.3 人物报道创新可借鉴的经验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澎湃新闻”人物报道样本

展开▼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在新媒体技术潜移默化的渗透下,具备解构性质的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维开始快速滋长——这也意味着新闻领域需要进行前所未有的革命,以迎合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公众审美志趣。回顾较长的历史时期可以发现,典型人物报道曾在媒介信息极为匮乏的环境下红极一时;但是发展至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则逐渐显得僵化与过时,受众对新型人物报道的呼声日益高涨。契合互联网发展节奏、采用全新的指导观念和媒体技术、生产“去典型化”内容,成为人物报道新的追求和目标。“澎湃新闻”自2014年上线至今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更开辟了“澎湃人物”专栏,生产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人物报道作品,探寻其背后成功的秘诀究竟为何便成为学者关注的新焦点。 本文从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出发,以叙事学研究范式为支撑,采用热奈特、谭君强等人提出的研究框架,对“澎湃新闻”人物报道的叙事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范畴分析了样本微观层面的叙事方式,同时融合后经典叙事学的相关理念对样本的叙事立场与意义建构进行了适当的探析。通过详实的案例研究与理论探讨,总结出了可供人物报道转型借鉴的创新型叙事模式,为新时期的人物报道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发展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