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问题与完善
【6h】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问题与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一 导 论

(一)研究缘起

1. 选题的提出

2. 选题的目的

3. 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1. 研究方法

2. 实施路线

1. 研究重点

2. 研究难点

3. 可能的创新点

二 网络谣言概述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二)网络谣言的法律定义

(三)网络谣言的特殊性

1.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2. 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3. 极易变异,衍生出多个版本

4.反复出现,难以根治

三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现状

(一)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的主要罪名

1.诽谤罪

2.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4.寻衅滋事罪

5.敲诈勒索罪

6.非法经营罪

(二)网络谣言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1. 立法层面的问题

2. 司法实践的问题

四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面临的困境

(一)刑法规制与言论自由的边界难以区分

(二)罪刑法定原则缺少相应表达

(三)刑法的谦抑性未能得到坚守

五 网络谣言刑法规制问题的完善建议

(一)刑法规制网络谣言应当持有的态度

1. 刑法规在制网络谣言时,必须以保障言论自由为前提和目标

2. 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网络谣言刑法规制体系

(二)完善罪名体系,明确法律规定

1. 对虚假信息罪重新进行设置

2. 取消寻衅滋事罪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定

3. 明确犯罪情节标准

(三)完善司法程序,鼓励多种救济途径

1. 诽谤案件自诉规则的完善

2. 鼓励被害人通过民事、行政途径进行救济

(四)疏通消解渠道,加强政府辟谣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网络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这些便利的背后,网络也给人们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从引起舆论关注的“秦火火案”和“立二拆四案”,再到近年来席卷老年人朋友圈的食品养生类谣言。谣言不仅危害网络言论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有的甚至还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譬如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等。本文将目光置于《网络诽谤解释》和《刑修九》的相关条文上,分析我国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体系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梳理和分析出原由之后,我将尝试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本文共有五章。 首先,在导论中对选题的来源和意义做出了说明,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为网络谣言概述,主要对谣言的定义和法律定义进行了解析,对其特殊性作了详细的描述。第三章为谣言规制现状,对涉及谣言犯罪的主要罪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网络谣言刑法规制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在立法层面上,有罪名设置类型化不足、刑法术语界定困难、犯罪情节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上,存在诽谤案件自诉困难、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衔接不流畅的问题。第四章是对问题背后的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谣言刑法规制体系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缺乏对言论自由的关注、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达和对谦抑性精神的坚守。最后是对完善规制体系所提出的具体建议。针对文章指出的问题,尝试提出对应的完善建议,一是完善罪名体系,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进行重新设置,取消寻衅滋事罪关于网络谣言的规定,明确相关罪名的犯罪情节标准;二是完善司法程序,调整诽谤案件自诉规则,并鼓励案件未达刑事标准的被害人通过民事、行政的手段寻求救济;三是加强政府辟谣,疏通谣言消解渠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