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uroindoline基因与小麦籽粒硬度关系研究
【6h】

Puroindoline基因与小麦籽粒硬度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小麦概述

1.1.1 小麦的起源和进化

1.1.2 小麦进化研究进展

1.1.3 小麦组学研究进展

1.2 小麦籽粒硬度

1.2.1 籽粒硬度

1.2.2 籽粒硬度的测量方法

1.2.3 小麦籽粒硬度的影响因素

1.3 Pin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1.3.1 PIN的发现

1.3.2 PIN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1.2.3 Puroindolines等位基因多样性

1.2.4Puroindoline b-like基因研究进展

1.4 RNA干扰技术和植物遗传转化

1.4.1 RNA干扰及在小麦中的研究

1.4.2 植物遗传转化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立题依据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 中国小麦的Puroindoline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籽粒硬度的关系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小麦种质资源的种植和收获

2.2.2 籽粒硬度表型检测

2.2.3 Pin-D1等位基因分型

2.2.4 多抗的制备和免疫印迹实验

2.2.5 数据整理和分析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籽粒硬度的表型变化

2.3.2 新的Pin-D1等位基因和等位基因多样性

2.3.3Western blotting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Puroindoline b-like基因与籽粒硬度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3.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2.1 Pinb-like基因分型及其与籽粒硬度的关系

3.2.2 Pinb-like同源片段在麦类作物中共线性分析

3.2.3 Pinb-like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与Pinb基因表达量对比

3.2.4 Pinb-like基因和蛋白的聚类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Pinb-like基因的克隆及其与籽粒硬度的关系

3.3.2 Pinb-like基因同源片段的共线性分析

3.3.3 Pinb-like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与Pinb表达量对比分析

3.3.4 Pinb-like基因以及蛋白的聚类分析

3.4 讨论

3.4.1 Pinb-like基因的克隆及其与籽粒硬度的关系

3.4.2 Pinb-like同源片段的共线性和进化树分析及其小麦演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小麦pAHC25-Pina-RNAi载体及其线性表达框的遗传转化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4.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和步骤

4.2.1 真核表达载体验证和线性表达框的获得

4.2.2 小麦干扰载体的遗传转化

4.2.3 转基因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4.2.3 籽粒硬度检测

4.2.4小麦籽粒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真核表达载体pAHC25-Pina-RNAi的验证及其线性表达框的制备

4.3.2 pAHC25-Pina-RNAi载体及其线性表达框的遗传转化

4.3.3 转基因再生植株PCR鉴定

4.3.4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籽粒硬度检测

4.3.5 蛋白检测

4.4 讨论

4.4.1 RNA干扰技术

4.4.2 Pina基因RNA干扰载体及其线性表达框的遗传转化

4.4.3 转基因阳性后代表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特色与创新

5.3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质粒图谱

附录3 基因序列

附录4 培养基母液配方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