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研究分析
【6h】

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研究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邵教授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1脏腑虚损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1.2外邪侵袭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1.3水湿、瘀血、湿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

2.邵老临证辨治规律

2.1辨证分型

2.1.1肺肾亏虚

2.1.2气阴两虚

2.1.3肝肾阴虚

2.1.4脾肾阳虚

2.2辨病各论

2.2.1蛋白尿

2.2.2血尿

2.2.3水肿

2.2.4高血压

3.邵老的临床用药特点

3.1治病立足本虚,重在脾肾

3.2兼顾标实之证,强调祛邪

3.3辨证辨病结合,注重辨病

3.4用药清平力专,重视调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依托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之邵朝弟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编号2007BAI10B01-058),通过与邵朝弟教授临床随诊,收集和整理邵教授的临床诊疗资料,对邵教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进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提供临床参考,并结合本次研究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奠定基础。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时间长达一年以上,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本课题所述的慢性肾炎均为肾功能正常者。
   祖国医学并无“慢性肾炎”这一病名的记载,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水肿”、“尿血”、“腰痛”、“虚劳”等范畴。邵教授认为脏腑虚损是本病发病的基础,外邪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因,水湿、湿热、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产物。慢性肾炎病程迁延日久,病机错综复杂,呈现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见的病机特点,但脏腑虚损是本病病机关键之所在。
   临床分型主要分为四型:肺肾亏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属肺肾气虚者,治以补肺益肾,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证属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证属肝肾阴虚者,治以滋补肝肾,方用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证属脾肾阳虚者,治以温补脾肾,方用加减济生肾气丸。
   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邵教授对于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又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蛋白尿的根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精微不摄,治以健脾益肾,收敛固摄,方用邵教授自拟方水陆地黄汤加减。邵教授认为湿热是肾病血尿的主要病理因素,又是病情加重且缠绵难愈的关键病理因素,在临证血尿之时,邵教授着眼于湿热,分清虚实。实者清热利湿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虚者滋阴清热凉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邵教授对水肿的辨治最有心得,在病机上,认为水肿非尽肺脾肾,临证审机勿忘肝;在治疗用药上,认为水肿温阳是常法,每从滋阴有奇功。慢性肾炎高血压辨证多属肝肾阴虚,湿热留恋证,邵教授在整体辩证的基础上,多加用怀牛膝、车前子二味,滋补肝肾,清热利湿,平调血压。
   慢性肾炎病程进展缓慢,在整个病程过程中正气与病邪的消长,导致病机复杂性和症候的多变性,但邵教授从疾病的根本病机出发,抓住疾病的本质,认为脏腑的虚损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犯肺、伤脾、损肾是慢性肾炎病情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治疗上立足于本虚,尤其是脾肾二脏。
   外感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因,湿、热、瘀是本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因实致虚,直接或间接的加重脏腑虚损,使正邪消长,病情缠绵难愈,因此,邵教授在立足于本虚的同时,兼顾标实,强调祛邪。
   在临床上部分慢性肾炎患者病情轻微或隐匿发病,症状不显,唯尿检异常,这部分慢性肾炎的患者面临着无症状可辨,辨证难的情况。对于这部分病人,邵教授在临证之时,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突出辨病。
   邵教授临床用药清平功专灵活,随证加减,忌用或慎用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临床蛋白尿的患者,邵教授在整体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喜用金樱子、芡实二味(水陆二仙丹),认为二味均有健脾补肾,收敛固摄之效。白茅根甘寒,清热凉血止血,茜草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止血,二药相合,凉血止血而不留瘀。邵教授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特别注重调护,兼顾食疗及预防,临床上每每督促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