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6h】

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头针治疗组):取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进行头针治疗,选用30号1.5寸(40mm)“健卫仕”牌一次性无菌毫针,在顶颞前斜线从上而下连刺3针,针尖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入1.0寸,然后快速连续捻转,捻针频率保持在160次/分,捻针角度为180°,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捻针1次,每次1min。每天1次,7次为1疗程,疗程之间不间隔,连续治疗3疗程。B组(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按照Ⅰ-Ⅵ阶段进行患肢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疗程。C组(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治疗组):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促通技术治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式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①3组患者治疗后NIHSS积分均不同程度降低,C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A组(83.4%)、B组(76.7%)(P<0.01)。②3组患者治疗后上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B组较A组上肢FMA评分升高(P<0.05),C组较A组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P<0.01),但B组与C组之间比较,上肢FMA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③3组患者治疗后下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A组、C组均较B组下肢FMA评分明显升高(P<0.01)。但A组与C组之间比较,下肢FMA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④3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C组均较A组、B组BI评分明显升高(P<0.01)。但A组与B组之间比较,BI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头针配合Brunnstrom促通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