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拟清热祛湿益气方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观察
【6h】

自拟清热祛湿益气方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为:从与国内同期水平常规治疗的临床综合疗效的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对比,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探讨自拟清热祛湿益气方治疗缺血性肠病是否具有临床有效性。
   [方法]1、治疗组病例选自于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缺血性肠病患者26例,经过相关检查,均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对照组选自中国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两篇较具代表性的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对缺血性肠病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例。治疗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其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并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者血压,脉搏,体温,血糖,必要时低流量吸氧,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白头翁10g、白芍10g、黄芩10g,黄柏10g、黄连6g、当归10g、木香10g、延胡索10g、三七10g、黄芪10g、白术10g、肉桂3g、茯苓10g、炙甘草6g。上述中药,患者在禁食期间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水煎取汁约200ml,待药物温度适宜后灌肠,每日两次,每次药物保留时间不少于半小时;至患者恢复进食后停止灌肠,改中药水煎剂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剂量100ml-150ml。中药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嘱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停用与本病治疗直接相关的其他治疗药物,严格遵照医嘱饮食;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定期进行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的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了解其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
   对照组1:给予罂粟碱,复方丹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活血,扩张血管,抗凝等治疗,与此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再予患者低流量吸氧等常规处理,疗程为10-14天。
   对照组2: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及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再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同时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上述处理疗程为10-14天。
   [结果]1、治疗组26例,临床治愈1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2%;对照组1患者37例,临床治愈2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2患者30例,临床治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经统计学分析后可知,治疗组与各对照组在临床综合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具有临床有效性。
   2、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别为17.04±8.22和9.54±6.17,经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0,小于0.01,二者相比较,有极其显著地差异性,说明治疗药物能改善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且疗效显著。
   3、治疗组中发热、恶心欲呕、腹胀满、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溲赤等症状上有明显的改善;发热及恶心欲呕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结论]本课题意在从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的改善,药物安全性研究自拟清热祛湿益气方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有效性;本方既可益气健脾以治本,又可清热祛湿,行气活血,止血止痢以治标;现代药理研究分析,该方作用机理可能为:1、促进肠粘膜修复,减少肠组织的损伤及调节胃肠平滑肌;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3、镇痛作用;4、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其对缺血性肠病的治疗有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值得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