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正文

1.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骨折分型标准

1.3 病例入选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2.方法

2.1 病历分析

2.2 随访计划

2.3 评价方法

3.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治疗情况

3.3 随访结果

4.讨论

4.1 从祖国医学谈对Hangman骨折的认识

4.2 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的损伤特点与机制

4.3 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治疗现状

4.4.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中的优势与不足

4.5 总结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附录

综述

Hangman骨折治疗临床效果评分标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随访和分析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此类损伤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此类损伤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方法:
   通过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和PACS影像系统回顾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自2004年02月至2012年09月期间的采用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病例,搜集患者病历和影像学资料、既往随访资料,将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和脱落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范围的所有患者制定随访计划,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为影像学资料、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和功能。根据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颈椎影像学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患者手术前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神经症状缓解、活动度恢复及疼痛改善等,采用Hangman骨折治疗临床效果评分标准[1]进行评分,判断本术式的临床疗效。本组36例病例,占同期收治Hangman骨折(共63例)的57%,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2],Ⅱ型17例、Ⅱa型19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1-69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车祸23例,高处坠落9例,其他原因4例;合并C2-3脊髓不全损伤11例(根据ASIA分级C级3例,D级8例,包括2例胸9及胸腰段骨折伴脊髓神经损)、急性颅脑损伤11例、齿状突骨折6例;36例患者均行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4个月),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和CT了解骨折愈合、椎间融合及稳定情况;3个月后骨折愈合、C2/3椎间骨性融合后去除颈托,逐渐恢复颈椎活动并逐步进行功能锻炼,观察功能改善情况及颈椎活动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60-180min(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出血量110ml),术中无输血,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探查发现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破裂;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呛水表现外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术后12-16周影像学检查显示C2椎弓骨折线模糊、C2/3椎间取得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颈部屈伸及旋转运动恢复理想,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根据Hangman骨折治疗临床效果评分标准,优18例,良15例,可3例,差0例;Ⅱ型优良率88%,Ⅱa型94.7%,总优良率91.7%。
   结论:
   颈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能取得较好的生物学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序列和曲度,术后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明显,还能一期探查切除损伤的椎间盘避免颈椎后期退变失稳而导致的疼痛,解除脊髓前方压迫,对合并的寰椎骨折、齿状突骨折、颈3椎体骨折等能在不改变体位的情况下一期手术治疗,且植骨融合率高,骨折愈合满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时间较短,更微创,风险更小,是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的可靠选择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