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上市药品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
【6h】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上市药品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三抗”类药物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研究

1.1 近红外光谱快速比对模型研究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小结于讨论

1.2 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水分定量模型

1.2.1 实验材料

1.2.2 实验方法

1.2.3 模型的建立

1.2.4 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验证

1.2.5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阿昔洛韦片定量模型的验证优化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与试药

2.1.2 样品来源

2.2 模型的验证与优化

2.2.1 NIR光谱测定

2.2.2 模型验证

2.2.3 模型优化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近红外光谱模型在省抽任务中的应用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

3.1.2 样品及其分类

3.2 实验方法

3.2.1 仪器自检

3.2.2 NIR光谱采集

3.2.3 药品快速质量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讨论

结语

文献综述 近红外光谱常用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其旨在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但许多不法厂商,希望通过制造、销售假、劣药来牟取暴利,据WHO报道,假药占全世界药品市场额6%,假药在全球的年销售额达320亿美元,且造假行为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1],药品质量问题及要害事件的发生难以避免和消除。加强对上市药品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用药安全极重要的一步。但是目前上市药品质量监管存在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从稽查方面看,检查手段和能力不够,监督抽样的针对性不强;从检验方面看,监督检验周期长、效率低、成本大、资源浪费,基层监管缺乏简单有效的筛查手段等。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快速无损、配合检测车可实现实时实地分析等特点可为上市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解决药品质量监管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的问题。目前近红外光谱在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难题,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模型覆盖不足、近红外光谱模型验证优化工作必不可少、近红外光谱模型无应用系统。本研究以上市药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研究任务和工作计划开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根据工作实践总结近红外光谱应用体系运行的一般方法,探索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上市药品质量控制的应用体系,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主要工作有:
  “三抗”类药物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研究,研究建立了复方磺胺甲嗯唑片、小儿复方磺胺甲嗯唑颗粒、氟胞嘧啶片等9个品种一系列近红外快速比对模型,针对各品种、各厂家建立快速比对,并对模型的专属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同时建立了小儿复方磺胺甲嗯唑颗粒通用性水分定量模型。根据研究工作总结了快速比对模型和水分定量模型的一般建模思路。
  阿昔洛韦片定量模型的验证优化,结合国家评价性抽验任务,对已有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进行验证、优化,以2012年国评品种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样品进行法定检验,将法检合格的样品用于已有模型的验证、优化,并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模型验证优化工作的基本方法。
  近红外光谱模型在省抽任务中的应用,利用成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省药品抽验中的样品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对于经近红外光谱分析判定为可疑的样品,进行法定方法检验,确定其是否合格,如检验合格,则需要对现有的模型进行更新优化。通过近红外光谱快速筛查切实提高了药品检验的效率、节约成本,也以此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模型应用的一般过程
  本研究为应用研究,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建立近红外光谱模型,结合抽样计划验证优化模型,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与日常药品检验中,系统性探索总结近红外药品检验体系运行的一般技术方法,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发展,为提高药品检验效率,实现科学监管做出切实的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