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临床观察
【6h】

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纳入及排除标准

4.研究方法

5临床疗效指标及判定标准

6统计数据结果并分析

7结论

讨论

1选题意义:

2中医对肩凝症的认识

3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4选穴处方及依据分析

5针刺治疗肩凝症的理论基础研究

6隔物温和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理论基础研究

7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理论依据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特色疗法针刺、艾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试验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随机对照比较试验,对比普通针刺组、单纯隔物温和灸组及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组在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希望通过研究为治疗肩凝症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案。
  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至武汉市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属于“风寒湿型”的中医“肩凝症”,并且与西医“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相符的60例临床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根据收治病人的先后顺序随机地将60例条件符合的受试者以1:1:1的比例分配至普通针刺组、单纯隔物温和灸组、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组,每组20例。
  2.治疗方法:给予普通针刺组的患者针刺患侧肩的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合谷、风池等穴,每穴针刺完毕静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每个疗程治疗十日,共治疗三个疗程;单纯隔物温和灸组给予隔物温和灸灸患侧肩髃、肩贞、肩髎及阿是穴,每个穴位艾灸半小时左右,以穴位周围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1次,每个疗程治疗十日,共治疗三个疗程;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组是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予隔物温和灸灸患侧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每个穴位艾灸半小时左右,以穴位周围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一次,每个疗程治疗十日,共治疗三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本实验的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
  3.观测指标:评估对比治疗前后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治疗后各组的总体疗效。
  4.统计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具体数据,并将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及组内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如P小于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普通针刺法、单纯隔物温和灸法和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的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单纯隔物温和灸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镇痛效果较普通针刺法好,在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方面,这两种疗法没有明显区别。
  3.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较普通针刺法及单纯隔物温和灸法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能更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说明两种方法的结合能明显提高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功能活动度,较单一疗法具有明显优越性。
  4.在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疗效方面,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组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100%;单纯隔物温和灸组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5%;普通针刺组的治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85%。单纯隔物温和灸法的疗效与普通针刺法相当;而隔物温和灸结合针刺法能较单纯隔物温和灸法及普通针刺法明显提高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疗率,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