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丹参多酚改善大鼠颈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丹参多酚改善大鼠颈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丹参多酚改善大鼠颈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 果

4.讨 论

第二部分颈动脉硬化与血清CyPA、8-iso-PGF2α的关系

引言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 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综 述: 氧化应激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附 图(二)

附 录(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对大鼠颈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yPA、8-iso-PGF2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1.雄性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AS模型组、丹参多酚高、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CAS模型组、丹参多酚治疗组给予维生素 D3一次性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15周后分别给予丹参多酚高、低剂量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多酚注射液30mg/kg.d、10mg/kg.d,共3周。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处死大鼠,分离双侧颈动脉,每条颈动脉截取约3mm长血管环,在乙酰胆碱刺激下观察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余 HE染色,测定钙化斑块占血管环面积的比值;免疫组化检测 CyPA、KLF2、eNOS表达,测定平均光密度。
  2.选取急性脑梗塞患者85例,经颈动脉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发、多发颈动脉斑块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梗塞经颈超声证实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yPA、8-iso-PGF2α水平。比较各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以及血清CyPA、8-iso-PGF2α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yPA、8-iso-PGF2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1.丹参多酚低剂量组血管舒张程度接近 CAS模型组大鼠(P>0.05),丹参多酚高剂量组大鼠在10-6-10-4 mol/L浓度乙酰胆碱下,血管舒张程度较CAS组大鼠改善(P<0.05),但在各个浓度下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仍有差异(P<0.05)。HE染色结果显示 CAS模型组及丹参多酚高、低剂量组可见钙化斑块形成,三组间斑块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密度值测定显示丹参多酚高剂量组CyPA表达较CAS模型组降低,KLF2、eNOS较CAS模型组升高(P<0.05)。丹参多酚低剂量治疗组三个指标的表达与CAS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2.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单发、多发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高血压、冠心病史、TIA或卒中史、甘油三酯、糖尿病人数比例等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多发颈动脉斑块组糖尿病人数比例、空腹血糖高于单发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单发、多发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yPA、8-iso-PGF2α测定结果显示多发颈动脉斑块组两者水平明显升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PA、8-iso-PGF2α间呈直线相关(r=0.418,P<0.01)。
  结论:1.丹参多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改善 CAS模型大鼠颈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其作用可能与CyPA/KLF2/eNOS通路有关。
  2.颈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yPA、8-iso-PGF2α有关,表明氧化应激参与了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CyPA可能成为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生物学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