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udy On The Academic Opinionsof Pang Anshi In “Shang Han Zong Bing Lun”
【6h】

Study On The Academic Opinionsof Pang Anshi In “Shang Han Zong Bing Lun”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庞安时生平、医事、著作及学术思想渊源

1 庞安时生平、医事、著作

2 《伤寒总病论》书名及版本

3 《伤寒总病论》体例特点及思想渊源

第二部分《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特点

1 补亡仲景学说

2 阐发伤寒六经经络学说

3 阐发寒毒学说

4阐发体质学说

5 阐发温病思想

6 点评煮散滥用现象

第三部分北宋疫病流行及气候特点对《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

1 庞安时生活年代疫病流行及气候特点

2北宋疫病流行、气候偏暖与庞安时学术思想之间关系

第四部分 《伤寒总病论》创新学术思想

1 补亡仲景学说,重视经方加减

2 注重体质因素,发挥寒毒学说

3 阐发天行温病,强调寒温分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庞安时医事汇编

2《伤寒总病论》中含“庞曰”条文汇总

3《伤寒总病论》小字注内容汇总

4《伤寒总病论》引用文献汇总表

5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系统研究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分析其思想渊源、特点,客观评价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分析北宋疫病流行、气候特点对庞安时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
  方法:
  1.通过查阅《宋史》、县志、文学作品等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庞安时故里,对庞安时生平、性格、著作,以及《伤寒总病论》书名、版本进行考证。
  2.通过研究《伤寒总病论》引用的医学文献,分析其传承了哪些医家、医籍的学术思想。
  3.通过将《伤寒总病论》与《伤寒论》相关条文进行比较,研究庞安时对仲景学术思想继承与发扬。
  4.通过将《伤寒总病论》与《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肘后备急方》、《针灸甲乙经》、《脉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活人书》等医籍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庞安时学术思想渊源与传承,分析其寒毒学说、体质学说、经络学说、温病学说、煮散观等学术思想特点,总结其温病用药经验。
  5.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结合现代气候学研究成果,分析北宋疫病流行及气候特点,研究其与庞安时学术思想相关性。
  结果:
  1.庞安时为北宋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一代道医,善著书,惜仅《伤寒总病论》一书存世。庞氏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及有?苏门四学子?之称的张耒、黄庭坚交情较深,佳话流传甚广,其事迹在相关史料及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载。其门人众多,然有名可查、名气较大的当属王实、张扩、胡道士(胡洞微)、魏炳、李百全(李几道)、栾仲实之父等人。
  2.《伤寒总病论》版本,主要有10种刊本及抄本,刊本主要有宋刊本、明刊本(王肯堂刊印)、清刊本(纪昀、黄丕烈、柯逢时)。《伤寒总病论》的流传,贡献最大要数黄丕烈,其重刊几乎保留了宋刻本的原貌。根据各种载有庞安时文献资料中与现存《伤寒总病论》比较,发现存在有出入文字,推测《伤寒总病论》在宋以后,当时可能还存在有别于现存《伤寒总病论》的版本流传于世。
  3.《伤寒总病论》?庞曰?和小字注内容,多为庞安时个人创见,综合《伤寒总病论》所引用的医籍文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庞安时及著作的描述,其学术思想主要源于《伤寒论》、《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素问》、《灵枢》、《脉经》、《诸病源候论》、《太平圣惠方》、《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等。
  4.《伤寒总病论》尊先贤而不泥于古,重实践而有所突破,增补伤寒未备方证,阐发仲景未尽之意,精于汗法,倡导辛凉解表,增补妇儿伤寒证治,开创方论之肇始。
  5.庞安时倡导伤寒六经经络学说,提出了伤寒六经传变规律,重视脾土功能受损程度是伤寒六经传变预后好坏的关键性因素。同时,指出手足两经并病相传规律,丰富了六经传变内容。
  6.寒毒学说源于《伤寒例》,庞安时有所发挥。其强调养生是否得当决定是否感邪;感邪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体质强弱;发病后症状随体质寒热而异。此外,庞氏强调一切广义伤寒共同病因为?寒毒?,且重在?毒?。
  7.庞安时倡导体质学说,其认为体质形成与居住环境、饮食偏嗜、社会经历等有关,体质强弱决定感邪后是否发病,体质寒热决定感邪后症状从化方向。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须考虑体质状况,顺四时养生为常人之法,如?有夙热痼冷者?,当顺从疾病性质而调。服药剂量、剂型、煎煮方式、用药原则等,亦须兼顾体质状况。
  8.庞安时提倡寒温分治,将温病分为一般温病和天行温病,提出一般温病有非伤寒三阴三阳传者,明确天行温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染,提出?异气?、?乖气?致温观点,设辟温专篇,精选可阻断呼吸道传播的辟温方法,强调预后调养与禁忌。其治温药物偏用寒凉,尤对石膏情有独钟,喜用石膏命方名,并推崇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及养阴生津法。庞氏用药偏寒与北宋时期疫病频发、气候温暖密切相关。
  9.庞安时对煮散滥用原因进行剖析,强调宜辩证使用煮散。认为病重者,不宜用煮散,病轻者,可用煮散。
  结论:
  1.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主要源于《伤寒论》、《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素问》、《灵枢》、《脉经》、《诸病源候论》、《太平圣惠方》、《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等,其温病学思想的形成与其生活年代疫病流行、气候温暖有密切关系。
  2.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继承和发扬的治学精神对仲景伤寒进行补亡,推崇寒毒学说,但着意在毒;提倡伤寒六经经络学说,强调脾土功能决定预后转归;重视体质因素,倡导辛凉解表,强调寒温分治,阐发天行温病,提出?异气?、?乖气?致温,推崇治温运用寒凉药物,尤好用石膏,且注重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及养阴生津法,并明确辨证使用煮散。
  3.《伤寒总病论》首次提出了经方使用须因时、因地、因人加减运用;强调?厚衣覆腰以下?以发汗的观点;将体质学说融入寒毒学说,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宜兼顾体质因素;开创了方论之肇始;意识到呼吸道为温疫的传播途径;将《千金要方》五脏温毒证无名方,多数以石膏命名;首次将温病与伤寒放在同等的地位进行论述。
  4.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如后世余师愚重用石膏治温、吴又可?戾气?病因说、刘完素火热论、朱肱经络学说、三因制宜说及汗法运用、以及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温邪口鼻而入观念等,与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思想是一脉相承;尤其庞氏提倡寒温分治,为后世医家治疗温病跳出伤寒框架奠定了重要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