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结合耳穴压丸法配合奥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对比研究
【6h】

针刺结合耳穴压丸法配合奥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安全性评价

4 临床研究结果及统计分析

5 结论

讨论

1传统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2 “调肝”“扶阳”的具体内涵

3 针刺治疗癌性疼痛临床辨证取穴思路探讨

4 针刺治疗癌症疼痛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

5 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现代效应分析

6 药物止痛疗法的临床运用与缺陷分析

7 针刺手法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癌性疼痛现代病理机制探讨及临床治疗概述

1 癌性疼痛的现代病理机制探讨

2 癌性疼痛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现状

3 癌症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

4 针刺疗法治疗癌症疼痛的缺陷性研究

4总结及认识

参考文献

附表1 视觉模拟评分(VAS)

附表2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

附表3 SF-36量表

附表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表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在探讨癌性疼痛中医病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调肝”“扶阳”的治疗原则,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针刺、耳穴压丸配合镇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项目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试验期间于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中医科共收集相关患者175例。筛选过程中,通过临床诊察,排除重复收治、病情较重不适宜本研究及轻度疼痛患者(VAS评分≦3分)、年龄超过85周岁患者、正接受放化疗以及手术的癌症疼痛患者、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阿片类药物过敏患者、拒绝参与试验患者。初始纳入90例,每组30例,并根据试验后期相关病例剔除及随访脱落,最终确定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计75例,男性34例,女性41例,每组25例。75例癌症患者均出现疼痛症状,VAS评分4--10分。按病例收集顺序将患者分为针刺+耳穴压丸+奥施康定(A组)、针刺+奥施康定(B组)、奥施康定(C组)等三组,每组25例。
  治疗原则采取“调肝”“扶阳”“镇痛”为主。具体方法:
  针刺处方:足三里穴、合谷穴、太冲穴、蠡沟穴、外关穴,结合“阿是穴”;
  耳穴临床选穴为神门、肾上腺、脑、肝、交感、皮质下、内分泌、丘脑;
  镇痛药物选取由辉瑞公司生产的奥施康定缓释片(盐酸羟烤酮缓释片),规格为10mg/片,10片/盒。
  A组治疗方法为在药物运用基础上配合处方针刺及耳穴压丸;B组治疗方法为在药物运用基础上配合处方针刺;C组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镇痛药物奥施康定。
  操作方法:
  针刺:合理体位,常规取穴及消毒,根据部位选取合适针具,主要选择0.30mm×40mm、0.30mm×50mm、0.25mm×25mm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 双侧穴位每日一侧,常规进针,行快速提插捻转手法3-5分钟,平补平泻,以患者感到针感传导时停止行针,待针感稍弱或消失时继续行快速捻转提插手法,保持针感,每次针刺15min。
  耳穴压丸:先选取一侧耳穴,常规消毒,75%酒精棉球清洁耳廓及相关部位,用王不留行籽制作的耳穴贴进行敷贴,每贴一穴位用手拇食指相对按揉敷贴部位,使之产生酸痛及胀感,一般耳穴贴敷每2-3天一次,长则不超过3天,于当次体针完毕后进行。
  药物服用时间及剂量:口服,每12h一次,一次一片,每片10mg。
  药物服用注意事项:1.控制服用剂量;2.严格服药时间;3.监测服药及药后反应,防止出现药物依赖及耐受;4.药片需整颗服用,不可掰开或损坏,以免有效成分集中释放引起中毒或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时间及疗程:患者确诊后并满足治疗条件者,可进行诊治,针刺一周五次;耳穴压丸一周两次;药物服用每12h一次,一次一片,每片10mg,连续服用四周。三组治疗总疗程4周,随访4周。
  评价指标及评价周期:
  (1)安全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2)疗效指标:
  ①主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
  ②次要指标:
  A.生化指标:NK细胞活性值、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活性值;
  B.问卷指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
  健康调查简表(SF-36)、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患者入院24h内完成疼痛程度评估并进行疼痛干预治疗。治疗周期4周,随访4周。治疗期间,针对针刺及药物不良事件作出评估及处理;完善病例报告表;针对肿瘤相关并发症及时处理(1-4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各进行一次安全指标及疗效指标的检查。随访:于治疗结束后第4周末(总第8周末)进行一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安全指标及疗效指标相关内容,登记疼痛发作状况及用药情况。登记脱失病例最终完善病例报告表(第8周末)。
  结果:根据治疗前后多个指标对比分析,A组(针刺+耳穴压丸+奥施康定组)在疼痛抑制、炎症控制、改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控制焦虑及改善睡眠等方面均优于B组(针刺+奥施康定组)及C组(奥施康定组)。同时,根据治疗前后各组数据分析,在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其各项数据仍较其他两组占优;对照A组与B组的各项数据时可以发现,B组在疼痛控制、炎症控制、改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控制焦虑及改善睡眠等方面均有所不足,其综合治疗效果较针刺+耳穴压丸+奥施康定为差。通过三组数据比较,其治疗效果以针刺+耳穴敷贴+奥施康定最佳,针刺+奥施康定其次,单纯运用奥施康定相对较差。
  结论:在镇痛药物运用的基础上配合针刺及耳穴压丸可以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周期,对于癌症疼痛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