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PRDM16表达的影响
【6h】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PRDM16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简表

前言

实验一 电针对wistar大鼠基础指标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3.结论

实验二 电针对Wistar大鼠白色脂肪组织SIRT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实验三 电针对Wistar大鼠白色脂肪组织PPARγ、PRDM16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2.综述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肥胖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实验通过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从而构建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模型,采用电针法进行干预,观察电针对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PRDM16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的相关机制。 方法 将60只8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经给予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将其分为普通饲料组12只和高脂饲料组48只,其中普通饲料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均喂养8周,然后分别从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随机选取6只、24只Wistar大鼠行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术,用于评定胰岛素抵抗,计算出上述两组大鼠的Lee’S指数,用于评定肥胖。造模成功后,将高脂饲料组24只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每组各6只;将普通饲料组剩下的6只大鼠取名为正常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仅仅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不予任何其他实验措施;模型对照组仅仅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不予任何其他实验措施;电针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给予电针干预,选取选取?中脘?、?关元?、?后三里?、?丰隆?四穴,针刺后连接韩式电针仪,选取频率为2Hz、强度1mA的连续波,每次治疗10分钟,隔天治疗一次,每周治疗3次,总疗程为8周,其中后三里、丰隆左右交替使用。干预治疗8周后,测量上述5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计算Lee’S指数;并检测上述5组大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从上述各组中均随机抽取3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测定GIR值;将剩下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FFA、TC、TG水平含量;然后取下白色脂肪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T1、PPARγ及PRDM16蛋白表达的水平;用RT-PCR法检测SIRT1、PPARγ及PRDM16mRNA表达水平;最后通过SPSS软件对整个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结果 1.高脂喂养8周后对Wistar大鼠体重、Lee’S指数、GIR值的影响 经过8周喂养后,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P<0.01);高脂饲料组大鼠 GIR显著低于普通饲料组(P<0.01)。 2.电针干预8周后对大鼠体重、Lee’S指数、GIR值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GIR值相比,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大鼠体重可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电针干预组相比,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体重、Lee’S指数、GIR值可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干预组和白藜芦醇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餐前血糖、餐后血糖,血清FFA、TC、TG水平含量的影响 治疗前,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的大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电针干预组和白藜芦醇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电针干预组空腹血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非电针干预组餐后血糖可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干预组和白藜芦醇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FFA、TC、TG水平含量相比,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FFA、TC、TG水平含量可显著减低(P<0.01);电针干预组与白藜芦醇组之间无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和非电针干预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4.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及PRDM16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SIRT1蛋白及mRNA表达相比,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电针干预组、白藜芦醇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对照组和非电针干预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白藜芦醇组相比,电针干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相比,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和白藜芦醇组均显著显著降低(P<0.05);非电针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相比,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且与白藜芦醇组相比,电针干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正常对照组PRDM16蛋白及mRNA表达相比,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非电针干预组和白藜芦醇组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和非电针干预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白藜芦醇组相比,电针干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电针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血清TC、TG、FFA水平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并且还能改善胰岛抵抗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2.电针能够促进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SIRT1、PPARγ、PRDM16蛋白及mRNA的表达,说明电针可能是特异性的促进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SIRT1、PPARγ、PRDM16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脂质代谢,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