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6h】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方药组成

2.3 煎服方法

3 观察指标

3.1安全性观察

3.2疗效观察

3.3 疗效评定标准

4 安全性评定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证候疗效:

6.2 症候积分与体质指数比较

6.3 生化指标比较:

6.4 影像学比较:

6.5 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

6.6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西医对NAFLD发病机制的认识

2 NAFLD的基础治疗

3 中医对NAFLD的认识

4 中医治疗NAFLD的优势

5 观察证型及方法分析

6 组方立法依据分析

7 单味药分析

8 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9 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概况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且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意在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门诊就诊,且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对30例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疏肝健脾中药口服,每日一剂,每次200ml,早、晚饭后服用,疗程为3个月,从临床疗效、症候积分、体质指数(BMI)、肝功能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腹部CT、SF-36生活质量量表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本文无西医对照组,仅对3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结果: 1治疗后患者证候疗效: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 2治疗前后患者症候积分与体质指数对照:治疗后患者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患者体质指数(BMI)较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C、TG、HDL-C、LDL-C)指标比较:治疗后患者ALT、AST水平较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ALT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患者 TC、TG指标较前下降(P<0.01),虽然LDL- C指标较前下降、HDL-C指标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后患者影像学变化情况:治疗后经CT检查发现脂肪肝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 5治疗前后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治疗后患者 SF-36生活质量较前改善,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且生活质量的总分也有所上升,差异显著(P<0.01);对于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疏肝健脾法对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该组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调节患者的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C、TG、LDL-C、HDL-C),还能显著改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此外,在本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患者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说明治疗的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