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结果相关性研究
【6h】

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结果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项目及检测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各证型的肝功能比较情况

3.各证型间HA、LN、PCIII、C-Ⅳ 比较

4.各中医证型与LSM值的关系

6.LSM值与HA、LN、PCIII、C-Ⅳ之间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2 现代医学诊断肝纤维化的技术

3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测肝纤维化患者的的肝脏组织硬度(LSM),探讨肝纤维化3种主要中医证型——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与LSM值的相关性,明确Fibroscan在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为本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住院部及门诊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106例,主要有3种中医证型,其中肝胆湿热证48例、肝郁脾虚证34例、肝肾阴虚证例24例。详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四诊资料,依据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制定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收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四项指标、LSM值,研究并分析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LSM值、血清肝纤四项及LSM值与肝纤四项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数据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参与入组研究的106例患者的中医证型数量分布情况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数量最多,肝郁脾虚证数量其次,肝胆湿热证最少。3种中医证型间LSM值两两相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在各中医证型组的高低程度:肝胆湿热证LSM值最高,肝郁脾虚组证其次,肝肾阴虚证最低。 2.各证型HA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LN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PCIII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C-Ⅳ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肾阴虚证型组与肝郁脾虚证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各证型肝功能指标比较,肝胆湿热组中ALT、AST、TBIL值最高,肝郁脾虚组次之,肝肾阴虚组各值最低。各中医证型组ALB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型组及肝肾阴虚证型组ALT、AST、TBIL结果与肝胆湿热证型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肝郁脾虚组TBIL值与肝肾阴虚组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ALT、AST结果与肝肾阴虚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4.各证型间LSM值与HA、LN、PCⅢ、C-Ⅳ呈正相关。 结论: 1.肝纤维化各中医证型与LSM值存在一定的关联性,LSM值可作为本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及标准化参考指标,有利于规范及科学的实施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 2.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在肝纤维化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性,可动态的反映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硬度,有利于协助指导临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占凯;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良斌;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证型; 肝脏; 弹性; 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