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晓鹰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经验及用药规律探析
【6h】

刘晓鹰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经验及用药规律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对照缩略表

前言

1 临床研究

1.1临床资料

1.2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需排除)

1.4 剔除、脱落与终止观察标准

1.5研究方法

2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一般资料

3.2安全性评价

3.3皮疹疗效评价

3.4中医证候疗效疗效评价

3.5随访

4 用药规律研究

4.1所有药物出现频次、频率

4.2各类型药物所占比例

4.3每类药物中各药的出现频率(仅列出频率大于5次药物)

4.4方中药物之间的相关度

4.5方中药物的组合关系

讨论

1 HSP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皮疹与肾损害的关系

3 研究结果分析

4 刘教授治疗HSP理法方药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祖国古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学家对HSP的理解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中医证候分级计分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刘晓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为专病诊疗的优化提供思路。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刘晓鹰教授儿科专家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例共283例,将符合标准的1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发病诱因、发病季节、病程、分型、证候、处方用药等,选取治疗前、治疗2周作为评价时点,对病例的皮疹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随访患儿治疗前后半年皮疹复发次数及肾损害情况。运用EXCEL表格及SPSS20.0对病例资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分析涉及性别、年龄、发病诱因、病程、证型、处方用药等多方面。系统聚类分析用于统计常用药对及三联用药分析,最终得出药物组合规律,总结刘晓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理法方药。 结果: 1.疗效评价 1.1.皮疹疗效 治疗两周后,116例病例中皮疹疗效临床痊愈84例,显效2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92.23%,有效率为98.28%。 难治性皮疹(皮疹时间大于2月)患儿两周后,愈显率为61.14%,总有效率为85.71%。 1.2.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前后主证积分(皮肤紫癜、腹痛及呕吐、关节痛、尿检异常)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前后皮肤痒痛、发热/咳嗽、肌肤甲错/舌下静脉迂曲、口干/口臭、面赤唇红、面黄少华、手足心热、纳呆/磨牙、尿短黄、大便干或稀溏等次症积分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素易感冒、咽痛/咽红、多汗/乏力等次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疾病疗效愈显率为80.14%,总有效率为97.42%。 1.3.随访 1.3.1.复发情况 治疗半年,116例HSP患儿中85例有皮疹复发,治疗前后复发次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2.肾损害 首诊随访半年,9例患儿出现肾脏损害,发生肾脏损害率为11.53%。 2.刘晓鹰教授用药经验数据挖掘 2.1.常用药对及三联用药 由聚类分析可知,刘晓鹰教授常用药对为:丝瓜络-忍冬藤、柴胡-当归、陈皮-杏仁、皂角刺-山楂。 三联用药为:丹皮-赤芍-生地、太子参-白术-茯苓、柴胡-当归-黄芪。 2.2.主要证型的核心处方 风热伤络证:金银花、牛蒡子、桔梗、连翘、紫草、赤芍、防风、炙甘草、荆芥、丝瓜络、丹皮、生地、钩藤、蝉蜕。 血热伤络证:赤芍、紫草、丹皮、生地、丝瓜络、忍冬藤、水牛角、炙甘草、川牛膝、益母草、仙鹤草。 湿热痹阻证:丹皮、赤芍、生地、丝瓜络、忍冬藤、紫草、黄柏、苍术、茯苓、徐长卿、炙甘草。 正气虚损证:黄芪、炙甘草、太子参、白术、当归、紫草、赤芍、茯苓、丹皮、仙鹤草、生地、川牛膝。 结论: 刘晓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 HSP能减轻临床症状,减少皮疹复发,有减少肾损害的可能,故详细总结归纳其治疗HSP的理法方药,为专病诊疗的优化提供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