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模式和效应的比较研究
【6h】

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模式和效应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以邓公南巡讲话后,1992年3月9日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黑龙江省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珲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四个边境城市为标志,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正式拉开历史大幕。近20年的对外开放,让沿边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相对于沿海地区及大多数中部地区而言,沿边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还相当明显。区域性经济严重失衡时,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被置于优先位置,国家会继续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本文以研究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模式和效应为中心,对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历史、现状、经验、教训及21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论述,总结出了沿边7省(区)的对外开放模式、效应,同时对沿边省(区)出现的经济一体化现象给予了关注。文章的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创性的得出了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模式。二是文中大量引用了英文原版资料,更具欣赏性。三是对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加以了新的划分。四是对沿边地区对外开放产生的效应进行了重新定义。五是对沿边地区21世纪中叶发展战略给予了论述,且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六是文中图表丰富,数据翔实。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沿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抓住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沿边地区前途无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