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大自然灾害后经济恢复的中国模式研究
【6h】

重大自然灾害后经济恢复的中国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灾害救援和恢复理论依据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宏观调控理论

二、市场经济理论

三、生产力发展理论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

二、阿玛蒂亚·森的权利方法

三、博弈论理论

第三节 制度经济理论

一、成本收益理论

二、寻租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各历史阶段灾后重建与经济恢复特点分析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公元前——1912年)减灾救灾特点

一、以积谷备荒为主的灾前预防措施

二、以灾蠲和缓征等为主的灾后救济措施

三、农赈也是古代减灾救灾中采用的普遍方法之一

四、以工代赈

第二节 中国近代(1920年--1949年)减灾救灾特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铁路作用

二、以工代赈

三、发展义赈

四、积极寻求国际救援

第三节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1949年--1978年)的减灾救灾特点

一、救灾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二、坚持“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救灾观念

三、重视农田水利等基础减灾设施建设

四、以工代赈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后至今(1978-)的减灾救灾特点

一、规范使用救灾款

二、救灾与扶贫相结合

三、在政府指引下,发展群众互救,创办民间慈善团体

四、接受国际援助,加强国际合作

五、发挥国家军队的力量

六、试行救灾保险制度

七、官方信息透明化,言论自由化

八、对口援建

九、官员问责制

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国灾后重建和经济恢复的模式分析

第一节 美国减灾救灾模式

一、法治救灾

二、地方自救

三、灾后心理援助

四、严格的救灾款使用监督制度

五、高科技灾害预警系统

六、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七、社会救济

第二节 英国减灾救灾模式

一、“金、银、铜”三级处置方式

二、信息公开化,重视媒体作用

三、法制救灾

四、鼓励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组织

五、灾害保险制度

六、灾前宣传教育

第三节 日本减灾救灾模式

一、优化政府防灾管理体制

二、法制救灾

三、灾前预警系统

四、全民防灾

五、建筑抗震

六、发展民间志愿者团体

七、心理援助

八、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

第四节 东南亚减灾救灾模式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多方基金"融资机制,积极寻求国际援助

三、全民自救

四、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五、军警人员参与救灾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模式"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对口援建

第二节 发展减灾产业

第三节 国家主导救灾,辅以社会救济

第四节 减灾救灾与惠农扶贫相结合

第五节 精神文化重建

第六节 “以工代赈"等就业支持政策

第七节 大规模军队协同作战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模式"的自我修复和完善

第一节 防止“贵族式救灾"

第二节 完善信息透明制度,克服腐败问题

第三节 发展“家庭救灾模式"

第四节 完善灾害保险制度

第五节 实现救援制度化、常态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目前对灾后经济恢复和灾后重建问题的理论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还不成熟,减灾救灾实践急需这方面理论的指导,有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救灾模式缺乏客观评价,如不及时加以澄清,必将会对今后灾后重建及经济快速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归纳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可以为我国灾后短时间内实现经济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依据中国历史上的减灾救灾方法和美、英、日、印尼等国的减灾救灾模式,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模式”的特点以及需要修复和完善的地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灾后重建,同时为国际社会提供减灾救灾的“中国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