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邦交时代“LT贸易”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
【6h】

无邦交时代“LT贸易”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本课题的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路经与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日签署“LT贸易协定”的背景

第一节 战后中日关系的开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对日政策

二、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及对华政策

第二节 签署“LT贸易协定”之前的的中日民间贸易

一、日本各对华友好团体的成立

二、战后中日民间贸易实现“零的突破”

三、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第二章 “LT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

第一节 “LT贸易协定”的签署

一、中国对日政治、贸易三原则的提出

二、日本对华贸易态度的转变

二、松村谦三、高碕达之助的访华与“LT贸易协定”的达成

第二节 “LT贸易协定”的实施

一、“LT贸易”的签订与内容

二、“LT贸易”的具体实施

第三节 “LT贸易”的深入发展

一、从“LT贸易”到“备忘录贸易”

二、“备忘录贸易”下的中日经济交流

三、“备忘录贸易”的演变与终结

第三章 “LT贸易”的作用及其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中日签署“LT贸易”的原因

一、中日两国国家利益的相互吸引

二、新中国对中日关系的重视

第二节 “LT贸易”的作用

一、“LT贸易”是两国民间交流的助推器

二、“LT贸易”推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第三节 “LT贸易”在中日关系史上的地位

一、“LT贸易”是中国对日政策的集中体现

二、“LT贸易”是民间贸易的最高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二战以后,随着美苏争霸的加剧,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冷战对立的格局。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膨胀,对新中国采取了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围堵的对华遏制政策。
  二战后通过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成为美国盟国的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也受到了国际冷战格局和美国对新中国政策的很大影响和制约。二战后日本长期奉行的是的“日美关系为基轴”的外交路线,在对外政策上惟美国“马首是瞻”,致使二战后很长一段时期中日两国未能实现邦交正常化,两国关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日本国内一些“亲美、亲台、反共”的右翼势力,主张继续与逃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阻挠中日邦交正常化。因此,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到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为止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两国之间既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也没有稳定的经济联系。为了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经促政”的对日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中日民间贸易,先后促成了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和“LT贸易协定”签订。其中以“LT贸易协定”的存续时间最长,实施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LT贸易”作为“中日无邦交”这种特殊背景下的特殊贸易方式,它是二战后中日交往中一项创新,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同时也为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因此,“LT贸易”在无邦交时代的中日关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LT贸易”是中国对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经促政”政策的集中体现;“LT贸易”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民间贸易的最高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