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6h】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俄罗斯学界研究概况

第二节 西方学界研究概况

第三节 中国学界研究概况

第四节 选题依据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理论和学术价值

第一章 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的缘起和演变

第一节 俄罗斯知识分子溯源

第二节 俄罗斯知识分子文化意蕴和群体特征

第三节 俄罗斯“现代知识分子”

一、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说

二、“后现代的现代性”:异变与传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第一节 “无望逃离”中的新时代“多余人”

第二节 “‘百事’一代”,或欲望俘虏

第三节 融入人群的“地下人”,或当代英雄

第四节 守望者,或薪火相传的使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明冲突下“现代知识分子”宗教观异变

第一节 文明的碰撞,宗教信仰的交锋

第二节 “高加索痕迹”:“现代知识分子”信仰异变风向标

第三节 “现代知识分子”宗教观异变

一、“现代知识分子”湮灭世界的末世思想

二、“现代知识分子”弥赛亚意识的消逝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知识分子”身上栖居的反乌托邦思想

第一节 “现代知识分子”反乌托邦思想探源

一、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探源

二、俄罗斯知识分子之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传统

三、“现代知识分子”反乌托邦情绪高涨

第二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反国家乌托邦思想

一、库兹米奇斯克:倒置的基捷日城

二、关于人之真谛的叩问

第三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反消费乌托邦意识

一、真相不过是虚假的一个瞬间:俄式“景观社会”

二、金钱的力量:“消费鸟托邦”的运行动力

三、完全别样的世界:消费神话后的骇人世界图景

第四节 “现代知识分子”反宗教乌托邦激情

一、对“苦难拯救世界”的颠覆

二、对“美拯救世界”的解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知识分子”传承的虚无主义思想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虚无主义思想泛滥

第二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虚无主义

一、超级霸主外衣下的“侏儒”

二、书刊检查制度,精神文化生活的梦魇

三、“古拉格=苏联=精神病院”的言说

四、消失在虚空中的苏联

第三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虚无主义

一、普希金:我们的一切?

二、众声喧哗中的经典落寞

第四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存在虚无主义

一、失意与抗争的纠结

二、一个俄国人的“梦蝶”

三、“我是谁?”的窦疑

四、“我在哪?”的困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知识分子”体现的后现代思维

第一节 文化断裂与后现代思想盛行

第二节 “现代知识分子”后现代思想的文学显影

一、文字的行动:一种解构的激情

二、智慧的游戏:俄罗斯版《西游记》

三、无望的逃离:生命存在之悖论

本章小结

敢问路在何方?——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独特文化现象和核心文化观念。俄罗斯知识分子固有一种弥赛亚思想,独立批判、斗争的精神和浓厚的宗教性。苏联解体,社会剧变,在新的文化生态中,“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发生了显著异变,形成了新的形象图谱和思想谱系。
  经历了政治、文化、信仰的转型阵痛,“现代知识分子”陷入迷失自我的泥潭,在彷徨恍惚中走向虚空,又在妥协无奈下回归真实,困苦坚守后终获新生。在以《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百事”一代》、《无望的逃离》、《野猫精》等为代表的新俄罗斯文学中形成了“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
  宗教思想异变。解体导致高加索问题恶化。在文明冲突激化的宏观语境中,“现代知识分子”的末世论思想深化为一种湮灭世界的洪流,弥赛亚思想被无情消解,他们没有拯救家邦的客观条件,也丧失了扛起振兴民族重任的信念和力量。
  反乌托邦思想。“现代知识分子”以高涨的解构冲动摧毁了“神圣罗斯”和“俄罗斯帝国”的国家乌托邦;被资讯“围困”又使他们萌发了对消费时代的预判与警示;“苦难拯救世界”和“美拯救世界”的宗教乌托邦的迷梦也最终破碎。
  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文化急剧颠覆使“现代知识分子”产生了否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否定历史的情绪进一步蔓延至传统文化领域,对文化名人和经典名著的讽刺、戏谑,尽显其文化虚无主义意识;在新文化生态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而上地思考“我是谁?”、“我在哪?”等问题,彰显其对自身存在的彷徨、疑惑,体现为一种从虚无到虚无的存在虚无主义。
  后现代思维。文化断裂引发“现代知识分子”后现代思想高涨。他们的语言包含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思想;他们的行为映射出一种游戏性,以游戏、荒诞来对抗权威和经典,不妥协地开发各种歧异差见;在无望逃离的“生活迷宫”中,他们不得不以恶毒之恨来表达炽热之爱,以杀子之名来保全爱子之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