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实证研究
【6h】

我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四、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二、文化产业的分类

三、文化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概述

二、文化产业双重效益的辩证关系

三、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节 相关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产业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理论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四、产业竞争力理论

五、规制经济学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回顾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沿革

一、文化产业的兴起阶段(1978-1991)

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0)

三、文化产业的战略调整阶段(2001年以后)

第二节 我国文化产业的“起飞”阶段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增长率

二、主要文化机构情况

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状况

四、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第三节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新常态”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二、文化产业社会效益概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文化产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一、联合国关于社会效益的统计框架

二、英国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统计框架

三、佛罗里达的3T指数

四、香港创意指数

五、文化消费价格指数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依据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第三节 指标层级构建和指标选取

一、指标层级构建

二、指标选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四、数据来源

第二节 实证过程

一、确立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集

二、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三、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四、模型运行结果

第三节 综合分析

一、权重分析

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强化文化科技创新

一、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强化文化科技创新

第二节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供给侧的商业模式创新

一、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引导能力

二、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第三节 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投融资改革

一、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二、丰富文化投融资政策

第四节 扩大文化消费,调整文化消费结构

一、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二、突出文化消费重点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逆势”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联动效能显著,牵引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但是文化还具有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别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应在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同时,充分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精神,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主旨,不仅仅要注重其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的权衡与发展也不容忽视,更应把社会效益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标准。
  本文以我国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为研究对象,在界定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厘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属性。同时,在回顾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其发展现状;在中外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统计框架的比较中把握社会效益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运用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社会效益进行多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良好。权重分析表明,文化参与和文化可获得性的权重较大;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提升应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提质增效,突出文化消费,实现供求动态新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