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研究
【6h】

哈贝马斯的实践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的创新性

四、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实践哲学和哈贝马斯思想定位与问题指向

第一节 实践哲学的基本释义、特征及问题框架

一、实践哲学的基本释义

二、实践哲学的特征与问题框架

第二节 实践哲学的古典理想及其失落

一、实践哲学的古典理想

二、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失落

第三节 哈贝马斯思想的定位与问题指向

一、哈贝马斯思想的定位

二、哈贝马斯哲学的实践哲学性质

三、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问题指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哈贝马斯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

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开端

二、培根:实践哲学的技术论转向

三、康德的道德实践哲学

四、黑格尔对实践哲学的贡献

第二节 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现代思想资源

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三、米德的社会交往理论

四、语言哲学和意义理论

五、汉娜·阿伦特的实践哲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往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

第一节 作为“实践”的交往行为

一、言语与行为

二、言语行为的分类

三、哈贝马斯对行为类型的划分

四、交往行为的定义

五、交往行为的不同层次

六.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第二节 作为“实践智慧”的交往理性

一、合理性问题与交往理性

二、实践理性与交往理性

三、实践理性的不同应用

四、交往理性的定义

第三节 交往与实践、交往理性与实践智慧

一、交往与实践

二、实践智慧与交往理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兴趣、批判解释学和公共领域的重建

第一节 基于“兴趣”的认识论

一、近代认识论的危机

二、基于“兴趣”的认识论

三、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实证主义理解的克服

第二节 批判解释学的成立

一、社会学研究中实践智慧的遗失

二、实践智慧的恢复:从哲学解释学到批判解释学

三、批判解释学对实践智慧的恢复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重建

一、公共领域的传统和类型

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三、重塑现代“城邦生活”:公共领域的重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与实践:科学技术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第一节 技术统治意识批判

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科学与技术界限的模糊

二、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实践与技术差别的消失

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一、社会历史的基础改造——从“社会劳动”到“交往实践”

二、社会形态序列的重建——“类的历史”考察

三、社会发展动力考察——社会学习机制

四、社会危机理论——合法性危机超越经济危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评析

第一节 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理论特色与贡献

第二节 关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批判的批判

一、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的焦点

二、关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批判的分析

三、哈贝马斯实践哲学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发展与偏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哈贝马斯试图依据实践哲学的古典传统来拯救批判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批判理论的重建,哈贝马斯也重拾了实践哲学关于“个人良善生活”与“和谐城邦秩序”的古典理想,从而推动实践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他的批判理论与实践哲学是二位一体的。
  哈贝马斯自觉地置身于实践哲学传统中。理论、实践与制作及其所依理性是实践哲学的规范基础,三者的关系问题是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立足于“交往行为”和“交往理性”概念,依循着哈贝马斯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制作(技术)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回答考察其实践哲学思想。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最具基础性的行为,交往就是实践。相应的,他提出了与认知——工具理性相对的交往理性的概念。哈贝马斯始终有回归实践哲学传统的意识,交往行为和交往理性与古老的实践与实践智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哈贝马斯肯定了实践对于理论的优先性,从理论的形成及理论的运用两个维度上,哈贝马斯将这一问题分解为三个方面,也借此奠定了批判理论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作用场域与条件。以兴趣在认识与人的存在之间建立关联,强调解放兴趣对恢复正常交往的意义;他重建了批判解释学反思与批判要素,恢复了失落已久的实践智慧;公共领域理论实际上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政治学划分中所隐含的“私与公”的对立遥相呼应,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设计一样,哈贝马斯的“良善生活”和“和谐秩序”的构想,也只有在理想的公共领域中才能得到实现。
  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并且形成了以技术与实践混淆为核心的新型意识形态。在此条件上,他以实践与制作的区分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将“劳动实践”改造为“交往实践”,以劳动与相互作用代替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历史唯物主义改造的全部工作,根本在于对马克思劳动实践概念的改造。
  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突出贡献在于克服了近代以来主客对立思维方式。哈贝马斯依据实践哲学传统批判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超越了古典实践哲学传统和近代技术实践论传统,应该说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存在误读,也因此,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