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假买假”法律问题分析
【6h】

“知假买假”法律问题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案例介绍及问题提出

(一)案例介绍

(二)问题的提出

二、知假买假的界定及争论

(一)知假买假的界定

(二)关于知假买假的争论

1.“知假买假”支持者的理由

2.“知假买假”反对者的理由

三、知假买假者应属消费者的法理分析

(一)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

(二)从法理角度分析

(三)从各个国家通行作法分析

(四)从新《消法》本身分析

1.从新《消法》立法意图来看

2.从新《消法》法条分析

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建议

(一)明确定义消费者概念

1.生活消费需要的界定

2.单位不是消费者

(二)明确欺诈的定义

(三)丰富消费者维权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消费,也都是消费者,所以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如今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就是制售假货与知假买假问题大量发生。自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修改后,上述知假买假问题呈现井喷式增长;新《消法》在加大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对市场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消法》第55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在赔偿金额上进一步上调,赔偿力度也同时加大,这不仅为了提高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同时也沉重打击不法经营主体。然而,修改后的此条款也让知假买假者看到了牟利的新方向。知假买假者四处购买假货或者标签瑕疵产品,然后依据新《消法》第55条规定以及《食品安全法》第99条规定,要求经营者进行三倍或者十倍的赔偿。自从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成功胜诉并获利后,受到这种知假买假行为获利的驱使,一批又一批的“职业打假人”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这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和争议。法学界的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中,反对者认为消费者不应包含知假买假者,不应受到《消法》保护;支持者认为知假买假者也是消费者,应当给予保护。实际上,我国司法、执法部门对知假买假的认定也存在差异,很多类似的案件会出现相反的裁决。因此,针对此问题需要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这是急需探讨的法律问题。本文从两个实际案例引出知假买假的争议问题,阐明了知假买假的概念及争论,从法理的角度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界定,并以知假买假问题本身为切入点,分析新《消法》不足的方面,提出完善新《消法》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新《消法》的理论和实践都能有所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