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研究
【6h】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注释:

第一章 柴科夫斯基与《第六交响曲“悲怆”》概述

一、柴科夫斯基的生平简述

二、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分期

三、《第六交响曲“悲怆”》的创作背景与过程

注释:

第二章 《第六交响曲“悲怆”》的音乐本体分析

一、第一乐章分析

二、第二乐章分析

三、第三乐章分析

四、第四乐章分析

五、本章总结

注释:

第三章 《第六交响曲“悲怆”》的社会历史与人文解读

一、音乐的社会历史解读

二、音乐的人文内涵

三、作品的精神境界和启示意义

结论

一、全文梗概

二、全文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19世纪俄罗斯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创作既融合了西欧传统的作曲技术,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现出了俄罗斯民族的审美特点与精神特征。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在全世界被广泛地接受和演绎,成为音乐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俄罗斯音乐作品。通过他的创作,俄罗斯音乐逐渐走向了世界,艺术地位不断地上升而被广泛关注。在柴科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中影响最深的当属他的交响曲创作,其中《第六交响曲“悲怆”》又是最为著名和经典的。这部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之一,其中凝聚了柴科夫斯基一生的音乐创作经验,也是对他人生经历的总结。
  本文以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以音乐分析为方法,针对《第六交响曲》在创作背景与过程,作曲技术、社会历史与人文内涵这三个方面展开本文论述。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一、以柴科夫斯基的生平经历为线索,对作曲家一生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生涯进行考察,对他一生的生活背景有大体的概括和了解;从作品的创作分期出发,开始对《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过程进行阐述。二、针对《第六交响曲》在作曲技术上的处理进行考察,展开研究论述。主要研究对象是各乐章的音乐主题,以曲式为基础的整体结构,在织体、调性、和声、配器等方面的主要音乐表现手段以及音乐的表现性质。三、从宏观上开始考察19世纪晚期俄罗斯社会发展情况和柴科夫斯基晚年的生活经历,对《第六交响曲》在创作过程中所涵盖的社会历史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社会历史环境和柴科夫斯基个人的心理特征,研究这部交响曲的人文内涵;最后探讨这部作品的精神境界和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