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漠河县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h】

漠河县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空气负离子研究现

1.3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外业数据的采集与测定

2.3 遥感影像数据来源及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3.1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3.2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3.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相关性分析

3.4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光照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漠河地区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分析

4.1 空间插值分析

4.2 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布分析

4.3 负离子插值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负离子预测模型构建

5.1 各地类负离子浓度影响因素

5.2 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构建

5.3 利用模型对空气负离子进行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空气负离子被成为“空气维他命”,它的形成过程一般与氧气的电离有关。大气雷电、瀑布、光电效应等都能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发生电离,从而产生负离子。负离子能够进入人体内,具有镇静、降血压、镇咳等功效,它的存在对于人类健康和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空气中的负离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当进入森林、海边,或者雨后天晴,都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实质上就是空气负离子带来的效应。在医学上,负离子通常被称作“维他氧”、“空气维他命”等,由此可见,负离子的存在对于人类生存生活、以及城市居住适宜程度的改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城市的生态建设中,空气负离子具有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调节作用,空气负离子能够改善人体机能,促进城市生态格局的建设,对负离子的研究也对城市生态旅游区域的开发和城市功能区域的进一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对研究结论的也已应用较长时间,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中国空气负离子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总结于前人的经验发展较为迅速,收效也很明显。目前空气负离子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于空气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已成为改善空气环境的有效手段。国外关于空气负离子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889年,德国科学家Elster和Geital就证实了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负离子的产生机理。20世纪30年代,负离子研究开始更加的深入,美国CRA公司Hamsen发明了第一台空气负离子产生器,旨在用于临床医疗。纵观国内有关负离子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着手,对负离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吴志萍等人(2000)通过对城市绿地中森林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发现复杂的生物群落负离子浓度要高于单一的生物群落,提出了不同结构的植被,对于负离子浓度有着显著影响,第二部分是关于负离子与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包含高程、温度、湿度的影响。唐吕君(2014)研究了空气负离子通海拔高度的关系,通过将各高程等级的负离子浓度与高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了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本文选取黑龙江漠河县作为本文的研究区域,利用TM影像和野外测量数据,结合空间统计学理论,空间插值方法等,对漠河县的负离子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思想,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探究研究区域内部负离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将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与实地采样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取研究区域负离子浓度等级图,并分析对各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合地理统计理论,利用负离子浓度与各因子的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实验区域的反演模型,建立漠河县区的负离子浓度预测等级图,为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