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问题研究
【6h】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理论概述

2.1 责任担当基本内涵

2.1.1 责任

2.1.2 担当

2.1.3 责任担当

2.2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概述

2.2.1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含义

2.2.2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特殊性

2.2.3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构成要素

2.3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概述

2.3.1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含义

2.3.2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特征

2.3.3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现实迫切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基本要求

3.1 自我责任担当教育

3.1.1 党性教育

3.1.2 使命教育

3.2 他人责任担当教育

3.2.1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教育

3.2.2 先锋模范教育

3.3 社会责任担当教育

3.3.1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

3.3.2 社会奉献教育

3.3.3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教育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调查问卷分析

4.2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

4.2.1 责任担当意识相对淡薄

4.2.2 责任担当方式比较单一

4.2.3 责任担当能力有待加强

4.3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存在的问题

4.3.1 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不够

4.3.2 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角色体验

4.3.3 教育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4.4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4.4.1 大学生党员自身因素

4.4.2 家庭教育因素

4.4.3 学校教育因素

4.4.4 社会环境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对策

5.1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指导思想

5.2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5.2.1 要处理好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的关系

5.2.2 要处理好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关系

5.2.3 要处理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

5.3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重点

5.3.1 突出党性教育发挥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

5.3.2 明确责任意识提高责任担当能力

5.3.3 掌握正确的责任担当方式

5.3.4 强化责任担当的知行统一

5.4 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途径

5.4.1 重视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自我教育

5.4.2 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教育作用

5.4.3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合力作用

5.4.4 增强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参与能力

5.4.5 创新教育方法发挥网络新媒体等载体的作用

5.4.6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责任担当不仅是责任意识中的一种,也是人们承担起责任的一种实践行为。大学生党员是在校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当今时代及社会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中国全面显现,商业文化、消费文化也对大学生党员产生重要影响,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时代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量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多方面渗透,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党员。在这个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需要,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问题。对责任担当的含义、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迫切性和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探索;在对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因素;阐发了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应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大学生党团组织的教育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合力作用以及增强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参与能力的教育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