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危机问题研究
【6h】

生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危机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生态心理学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外关于生态危机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生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2.1 生态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2.1.1 进化论对生态心理学的影响

2.1.2 生态学对生态心理学的影响

2.1.3 心理学对生态心理学的影响

2.2 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2.1 生态心理学的萌芽时期

2.2.2 生态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2.2.3 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2.2.4 生态心理学的繁荣时期

2.3 生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2.3.1 生态心理学的内涵

2.3.2 生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2.3.3 生态心理学研究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危机频繁发生与人的角色内在联系

3.1 生态危机的表征及实质

3.1.1 生态危机的表征

3.1.2 生态危机的实质

3.2 生态危机的特征

3.2.1 系统性与整体性

3.2.2 全面性与全球性

3.2.3 人为性与社会性

3.2.4 自我修复的不确定性

3.3 人在生态危机中的角色

3.3.1 人是生态危机的制造者

3.3.2 人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执行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生态心理学的生态危机认知与影响

4.1 生态自我

4.1.1 生态自我的提出

4.1.2 生态自我的扩展

4.2 生态自我的理论构建

4.2.1 生态自我的心理要素

4.2.2 生态自我的三重结构

4.2.3 生态自我的主客一体性

4.3 生态自我对生态危机的认知

4.3.1 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家园

4.3.2 保护自然是人类生态潜意识的需求

4.3.3 生态系统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自我

4.4 生态自我的行为对于生态危机的影响

4.4.1 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

4.4.2 小的生态足迹

4.4.3 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生态心理学的生态危机干预机制

5.1 教育对生态行为的塑造

5.1.1 早期社会化对环境行为的培养

5.1.2 增进社会公众和决策者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5.1.3 女性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内在调节

5.2 心理调节对生态危机的积极措施

5.2.1 增进环境和态度的一致性

5.2.2 激活利他动机促进环境友好行为

5.2.3 对与能源消耗的及时反馈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范围和程度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全球普遍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潭枯竭、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生态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手段来改善生态环境。
  论文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心理学角度出发,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从教育、心理等方面综合分析,指出生态危机频繁发生的实质,为审视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论文强调人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自然资源消费者和生态系统守护者的双重角色,守护者的行为与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冲突,呈现出行为问题与生态危机固有的内在联系,从而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行为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生态心理学主要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心理学原理对生态危机的认知,提出“生态自我”理论。该理论超越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我状态。生态自我体现出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主客一体性思想,将自我的意义从个体扩展到生态,是自我向自然的延伸。生态认同、生态体验、生态实践是生态自我的三重结构,其倡导以教育塑造人的生态行为,建立心理对环境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从人的行为层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解决生态危机,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而使心理学研究真正地达到一种环境的“生态平衡”,并促使生态学与心理学之间在相互协调、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走向一种包容多样、统一渗透的生态的心理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