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星敏感器消杂光技术研究
【6h】

星敏感器消杂光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状况

1.2.1国外情况

1.2.2国内情况

1.3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消杂光理论依据与消杂光表面

2.1消杂光理论基础与辐射传导理论简述

2.1.1消杂光技术的理论基础

2.1.2辐射能的传输的方程

2.2杂光抑制性能的评价方法

2.3光学系统的黑色表面

2.3.1在光学系统中黑色遮光罩表面的选择过程

2.3.2黑色表面制作方法

2.3.3环境产生表面特性的退化

2.3.4在恶劣环境下遮光罩材料

2.4表面散射模型

2.4.1朗伯型表面

2.4.2完善的无透射散射模型

2.5本章小结

第3章杂光分析与抑制方法

3.1系统消杂光分析方法和抑制措施

3.1.1确定关键表面和被照明物体

3.1.2光阑设置

3.1.3关键表面与被照明表面之间的路径及过程

3.1.4遮光罩与挡光环

3.1.5支撑结构的设计

3.1.6其它消杂光常用措施

3.2本章小结

第4章遮光罩和光学系统设计及杂光模拟分析

4.1遮光罩的设计与杂光分析

4.1.1二级圆柱状遮光罩参数计算与设计

4.1.2光源设计与圆柱状遮光罩杂光模拟分析

4.1.3三段圆柱状遮光罩设计与杂光分析

4.1.4其它形式遮光罩分析比较

4.2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

4.3遮光罩与光学系统整体消杂光性能

4.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航天相机的应用中,系统杂光抑制能力是一个关键指标。在微弱信号的探测中,由于强杂光影响,探测受到干扰,将导致数据失真。本文在对消杂光原理和传统消杂光技术论述与总结的基础上,对星敏感器的消杂光技术进行研究。文章在对光学系统的杂光分析方法和抑制措施研究的基础上,对黑色表面的作用和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了二级遮光罩和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对星敏感器消杂光技术进行研究。本研究因为只是软件模拟,没有试验测量,整个系统可以作为设计星敏感器系统杂光性能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